代县乡下人的老旱烟锅 山西代县 王斌 王斌/-黄河文苑
点击上方"黄河文苑"关注我们

代县乡下人的老旱烟锅
山西代县 王斌
三月二十九日,老家唱戏,我回去看戏,看到一位叫王计生的老人手拿老旱烟锅在吸烟,我立马想起一个老谜语:“南面上来个铜猴猴,噼噼啪啪磕头头。”谜底为旱烟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们代县的乡村。经常看到有挂在脖子上的,有搭在肩膀上的,也有担在手腕上的,还有干脆别在后腰带上的各种老旱烟锅袋。那时,旱烟锅是男人随身不离的手头家伙。
说起旱烟锅,一副上乘的老烟锅,必须具备三大要素:一要有一个好白铜头子、一根好苏木杆子和老玉带翡翠或水玛瑙作件。二要配吊一个装饰精美的烟袋立免网。用皮革从样式、缝绣、打扮上,可看出人的讲究爱好。三要有个钢水好的火镰,这样,这副烟袋就很精良,人见人爱,达到了吃烟不求人。过去人们把吃烟人分为三类:头等吃烟,烟具齐全;二等吃烟,有这没那;三等吃烟,赤手空拳。常混在吃烟人群中,闻到好烟味,不由自主地把鼻子抽缩几下,死皮赖脸地凑到吃烟人跟前,乞求人家施舍一锅烟,过过瘾,吃的串串烟。烟具好的人,自己的烟锅是一手货,旁人是不能动用的。在那歧视妇女的年代,女人的嘴也是祸鸡肉炖土豆,好烟锅烟嘴,只要女人一噙,坏啦!多年养起的珠光宝气,像驰虎游龙、玉兔捣药等马上就消散无影,这杆烟锅也就不值钱了,这也是烟民们的一种俗尚。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陈百潭,火柴是缺少的,所以吃烟人多配带火镰,极为不便,所以吃烟人常聚在一起对火(借火),对火也是有讲究的。同辈人对火,借火者首先把自己的烟锅擩到烟袋里装好烟胸肌哥,然后用拇指压一压,口噙烟锅;二人把头一歪,倾斜在同一水平线上,烟锅头对烟锅头,有火者吹,借火者吸;等到借火者口中吐出烟霭追我魂魄,烟锅分开,对火工作才算完成。父子辈的对火,老字辈烟锅居上,口朝下,子辈的烟锅在下,口朝上。二人接头后,倾斜30°左右,带火者吹,借火者吸,一吹一吸,直至借火人口吐出烟雾为止。祖孙辈的对火,老字辈的烟锅在上,小字辈在下,锅头对锅头扣好,一呼一吸,直至借火人口鼻喷吐出青烟终止甲苯咪唑片。对火时禁忌出手握住对方烟锅脖子,一表示没礼貌,二不吉利,有卡人脖子之意。
另外还有一种叫交火(接火),就是吃烟人的烟瘾过足了,正好有个人想吃烟,叫吃烟人不要把锅中的烟磕去,等他装好烟,吃烟人把烟火蛋扣在烟钵中,或扣在一小块平整的石板上,或干炉鞋底子上,借火人接好,吃几口三道眉草鹀,口鼻生青烟,标志着接火成功。
烟具好坏且不说,烟布袋里装的“主食”旱烟,差异很大。过去受苦人大多数是自种自营造,达到自给自足。旱烟籽比较波斯坦公告小,又难捉苗,种时的季节、墑气、深浅、管理很讲究。一般等到烟苗长到七片叶时,摘心、打捏、追肥管理到位,烟叶就会长得又肥又厚有肉头。在天冻前摘叶,用绳穿起,挂在房前屋檐下风干湃睿科技。散烟炮制很重要,揉碎烟叶,烟茎取上端,截成小段晾干,上碾子碾成烟面,搅在一块。纸烟的出现,既普遍又方便,所以现在种、吃旱烟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在街上偶尔见到一两个卖旱烟的老汉还在坚守着阵地,过不多久,也将会“弹尽人亡”。
过去,一般人是不拣旱烟锅的,如遇夫妻吵嘴打架,就以为是拣来的烟锅惹的祸大宋神医 ,称之为戳气圪筒。老婆们起了火,把拣来的烟锅不是拦腰扳折烟杆,就是扔得远远的,才算出了口气。所以拣烟锅在群众中过去是一大忌俗。老旱烟锅一般吃上半月二十天就要清理一下烟垢(烟锈),首先用烟钩把锅头中的硬垢渣抠出,然后再用钎子把锅头脖子与烟杆间的粘焦油挖出,最后再把烟杆中的辣水清除掉,重新使用锅具就像风筒一样利索自如。
烟锈也是一宝,过去在医疗条件不够发达的年代,大人、小孩如头上、脸部、手、足、腿上生起了粉刺或是蛇盘腰等疾病,老人们就去找吃旱烟的人,挖点烟锈回来涂在患处,连涂几次,以毒攻毒,药到病除很灵验。乡下群众至今还在沿用烟锈这种土方祛病。吃烟人劳动后在田头地尾歇脚,蛇、蝎等毒虫闻到烟味躲避得远远的,不敢近人身。
作者简介
王斌,珍妮巴斯博洋家纺官网毕业于大同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山西省代县五中办公室主任霸控。代县作家协会理事,多年关注代县民俗文化,经常在省市报刊网站发表文章。2017年被评为“山西省十佳教师”。作者撰写的《名城代州赋》《代州鼓楼赋》等二十多篇赋体文发表在《中华辞赋网报》上,被中华辞赋联会会授予“赋炟”雅号,喜爱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