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历次OPEC减产对油价影响如何?-加旺宏观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走势可谓一波三折,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走势。那么,在OPEC去年底宣布减产,今年5月宣布延长减产协议9个月至2018年3月,为何油价并未出现提振,而是一直保持低迷?为揭开谜底,需要弄清楚油价到底受哪些因素影响?为此,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本轮减产协议之前历次OPEC减产对油价走势的影响,从中发掘出影响油价走势的因素。这些因素将是判断未来油价走势的基本依据。
最基本的经济学供求原理告诉我们,影响商品价格的最基本因素是供求,只要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商品价格自然就会发生变化。因此,本文的分析也是从最基本的供求格局展开。
OPEC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历史上共有过8次减产,瞿天临分别是1973-1974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减产、1978-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减产、1982年减产、1986年减产、1999年减产、2001年减产、2008年减产以及2016年底减产。下面逐一简单分析。
1、第一次石油危机减产:油价暴涨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利比亚进攻以色列,开启第四次中东战争。为了抗议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10月17日阿联酋宣布对美国禁运并减产12%,其他阿拉伯产油国也纷纷宣布对美国禁运并持续减产;禁运一直持续到1974年3月。在此期间,OPEC日均产量由3078万桶下降至2145万桶,降幅达30%;油价也从2美元/桶上涨至11美元/桶。从供给侧来看,1974年OPEC的产出相比1973年仅仅下降了1%,但油价却大幅上涨。究其原因,其一如新tr90,非OPEC国家跟随OPEC国家放缓产出任吉美,1973年产出增长了5%,到1974年降为只增长1%;这就从供给侧为石油价格托底。其二,在石油供给结构上,当时OPEC国家略占上风,对全球石油产出具有强大的控制力,因此较易左右石油价格走势。其三,当时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石油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的30%)经济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对石油的需求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因此带动全球石油需求高增长,这就拉动油价持续高涨。


资料来源:BP
2、第二次石油危机减产:油价暴涨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1978年12月26日至1979年3月4日,伊朗全部停止石油出口,世界石油供应突然减少了500万桶/日,造成石油供应严重短缺,石油价格从每桶13美元猛升至34美元。之后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突袭伊朗,爆发了两伊战争。两伊战争的爆发使两国的石油出口量锐减,一度曾完全中断,全球石油产量骤降。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并一度达每桶42美元。由于1979年以后持续一年多的原油抢购使西方国家有了较充足的原油储备,加上沙特阿拉伯迅速提高了石油产量,到1981年油价稳定在每桶34-36美元。这次油价上涨跟第一次石油危机基本相同,也是石油突然减产带来的油价恐慌性暴涨。其背后的原因仍然是OPEC国家掌控着石油较高的话语权,同时石油主要消费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居高不下饶阳天气预报。这两方面因素就导致出现油价居高不下的高均衡现象。
3、1982年减产:油价不涨反跌
1982年面对油价下滑的势头,OPEC再次实施减产措施战龙返秦,规定将产量限制在1800万桶/日,但是油价却节节败退,由1982年的33美元/桶一直下降至1986年的14美元/桶。那么如何理解这种“矛盾”吗?有两方面解释,其一,1980年初的全球经济衰退制约着石油价格的上涨,这种解释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作为石油第一大消费国的美国在1982-1985年间石油消费处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历史低位(参见图3),带动全球石油消费处于低位水平。其二,尽管OPEC国家减产力度非常大,但是非OPEC国家的产量却一直保持增长。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看,生产者在行业内部的控制力取决于其市场份额的大小,在限产的1982年,OPEC国家的产量份额只有32.7%,比起1973年已经大幅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到了此轮限产结束的1985年,OPEC国家的产量份额已跌至27.6%的历史低点。因此OPEC减产对油价的影响已经大不如前。再来看非OPEC国家,在1982-1985年间,OPEC国家日均产量下降了289万桶,非OPEC国家日均产量却上升了302万桶,这样全球石油产量实际上非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再加之OPEC国家对油价的控制力度下降,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何OPEC减产,但油价不降反升了。

资料:BP
4、1986年减产:对油价影响不大
1985年12月OPEC在第76次会议上提出新的低价保额策略。1986年,OPEC与非OPEC开启降价抢占份额行动,导致当年油价大幅下跌。油价下跌对产油国造成巨大财政压力,最终迫使OPEC与非OPEC国家达成减产协议。1986年12月OPEC在第80次会议上宣布重新实施1660万桶/日的配额制度,并将目标油价设定在18美元/桶。但是OPEC组织受到1982年减产“赔了夫人又折兵”影响,纷纷超限生产(囚徒困境下的必然选择),不但没有严格执行配额量,相反,却大幅提升产量(1987年1835万桶/日,1998年3074万桶/日),全球石油产出保持着3%以内的平稳缓慢增长。需求方面,在美国经济稳步增长拉动下赤血龙骑,美国石油需求同样保持着3%以内的低速增长,带动全球石油消费低速平稳增长。全球石油价格处于15-20美元/桶的动荡均衡期。
5、1999年、2001年减产:油价企稳明显
1998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导致油价短期快速下滑至10美元/桶。1999年,OPEC达成了日减产200万桶的协议,同年亚洲金融危机也宣告结束,油价反弹至危机前水平。2001年,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事件,油价暴跌,OPEC连续三次减产,使油价恢复至袭击前水平。这两次减产之所以能实现油价企稳,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基本面尚好,石油需求依然稳定;同时供给端反应迅速(OPEC国家减产,非OPEC国家积极配合),达到了稳定油价预期的效果。
在2002-2008年期间灯火黄昏,石油价格出现一波长达7年的牛市,这段时间倒并不是由于OPEC减产,相反,OPEC在此期间的产量保持着罕见的高增长,同时非OPEC国家产量也保持着增长欢途网。因此,从供给端来分析油价高涨并不能给出答案。而如果从需求端来分析的话,就不难解释这一现象炮灰向前冲。2002-2007年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保持着高速增长,石油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同时美国等传统石油消费大国仍然保持着对石油的较高需求(图3),因此全球石油消费量保持高位(日消费量从2002年7876万桶增至2007年的8709万桶)。在此期间,全球石油日产量从2002年7492万桶增至2007年的8228万桶。可以看到,石油需求出现明显缺口李时亮,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油价从2002年25美元/桶上涨至2008年97美元/桶。

资料来源:BP
6、2008年减产:油价反弹之后回落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油价从2008年7月的历史峰值137.6美元/桶暴跌至2009年2月的39.4美元/桶魔法小歌王。面对油价的快速暴跌,OPEC再次使出了限产的杀手锏,2008年12月,OPEC第151次会议决定减产420万桶/日。此后油价出现快速反弹回升,并在2011年3月回到100美元/桶以上。但这真的是油价上涨的原因吗?
2009年OPEC实际较2008年减产227万桶/日,远不及420万桶/日的目标减产量。以此同时,非OPEC国家的产量在2009年却增加了63.5万桶/日。2009年总的石油减产量只有163.5万桶/日。而在2010-2012年期间OPEC大幅增加石油产量,非OPEC也加大了石油生产,导致全球石油产量出现一波快速增长,产量早已超过2008年危机前的水平。但是石油价格却继续保持增长。因此OPEC减产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石油价格上涨。
而如果从需求端来看,则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尤其在2009年达到低点,但在2010年小司考,主要经济体就出现了V型反转复苏,尤其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动全球石油的强劲需求(图7)。全球石油消费从2009年的8570万桶/日上涨至2012年的9066万桶/日,远远超过石油产出(2009年8118万桶/日,2012年为8622万/桶)。
资料来源:wind
油价在高位盘整了3年之久(2011-2013)后在2014年开始回落,至2015年已经回落至52美元/桶,当前油价(2017年6月)已跌落至42-45美元/桶。油价的回落并不是由于全球对石油需求减少所致,事实上全球石油消费在2014年保持1%增长,相比2013年净增加106万桶/日,2015年更是保持2%增长幅度,相比2014年净增加190万桶/日。不可否认,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缓慢,但毕竟仍在增长。这种“不温不火”的石油需求虽无法保障油价持续上涨,但不至于油价出现大幅下跌。真正导致油价下滑的原因在于供给侧,美国在2012年页岩油技术实现突破,页岩油产量大增,当年石油产量比前一年增加103万桶/日,2013-2014年持续高增长,净增加量分别为118万桶/日和166万桶/日,2015年产量更是达到1270万桶/日,一举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第一大产油国。除了美国之外,俄罗斯也在积极抢占国际市场坏娘子七夫之祸,日均产量也达到1000万桶级,仅次于美国和沙特阿拉伯。为了应对美国和俄罗斯的竞争,2014年11月,OPEC放弃了限产保价策略,试图通过自毁油价将高成本生产商排挤出市场,产量在2015年净增量157万桶/日,达到3823万桶/日的水平许靖韵。同年12月,OPEC维也纳会议宣布不减产。油价在不断增产的影响下暴跌至10年低点。
综上分析,影响油价的最基本因素是供求格局。供给端,在OPEC产出份额逐渐下滑的情况下,减产协议能否带来油价上涨,上涨幅度多大需要取决于非OPEC的产出情况,同时需要看“硬币的另一面”——需求。需求端对石油价格走势的影响是决定性的、长期性的。供给多半只是影响石油价格的短期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