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非凡的经典清三代铜炉!-大陆古玩网
(大陆古玩网)预计6月18日正式上线啦,APP,官网,上线前,限额免费入驻!(点击蓝字进入)
弘扬民族文化,拓展收藏思路,与您共同分享收藏乐趣
铜香炉在明宣德时期兴起,宣德皇帝朱瞻基亲自督促宣德炉制作,铸成实物样品让其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宣德炉质地精良,造型模古,高贵之品格令人钦慕,广为流传,后世文人雅士以得宣德炉为荣,然而数量稀少海坊主哪里多,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好古风气更胜之,索性在高品质的铜炉署上“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宣德”寄托款,以表此品之精妙。本次北京匡时2018春拍,“盛世菁华—瓷玉工艺品专场”呈现了几款经典铜炉,不仅来源清晰,传承有序,且皆有重要出版,实乃不可多得之珍品。

LOT 3130
清雍正/乾隆 蚰耳簋式炉
款识:炉底“玉堂清玩”篆书款、座底“宣德”篆书款
炉 D:13.4cm H:6.5cm W:1700g
座 D:15.2cm W:850g
来源:台湾杨炳祯旧藏。
展览:
1.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年。
2.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日本熊本市立博物馆,1997年。
3.宝器扬馨—读书楼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2009年。
4.吉金—重要私人藏明清铜炉特展,天津博物馆,2015年。
著录:
1.《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年,页223,图152。
2.《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台湾历史博物馆泰勒·摩森,1997年,页69,图189。
3.《宝器扬馨—读书楼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2009年,页80、81,图31。
4.《吉金—重要私人藏明清铜炉特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页258,图231。

底款

LOT 3130 清雍正/乾隆 蚰耳簋式炉(局部)
拍品体量适中,原装座一并保存,十分不易得。传世明清宣铜炉中,连座者历来少见,且大都为官铸,品级不俗。此炉口沿宽平,边缘外侈,微束颈,圆鼓腹下垂弧收,渐势出圈足,足壁外撇。炉身两侧塑蚰耳,精准对称,上起于凹颈,下收于鼓腹传奇刑警,呈现出粗、细、粗的变化。内膛平整,修磨精细。炉底和器身局部仍可雪花金红皮。炉座的铸造亦考究不怠妖娆乱,双弦纹束腰,座面起线,三云板足刻祥云捧日,铜质、皮色、包浆、工艺等细节与炉身完整统一,相辅相成,搭配合宜。连座炉者一般为炉有款、座无款,炉、座皆有同款者少,而具双内容款者更少怎么套野鸡。此炉即为一例,炉底为“玉堂清玩”篆书款,座底为“宣德”篆书款。开框规矩,字体有度,笔划铸造深竣,字面精修。综观此炉的各个特征,皆证明此炉必出官作,时代风格显见。

LOT 3128
清早期 押经炉
款识:“宣德年制”单行四字篆书款
D:12.9cm H:7.2cm W:1825g
来源:台湾杨炳祯旧藏。
展览: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日本熊本市立博物馆,1997年。
著录:《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日本熊本市立博物馆,1997年,页43,图69。

底款

LOT 3128 清早期 押经炉(局部)
押经炉初为佛教燃香诵经之用器,历朝传承蓟县教育网,多受文人宝爱。押经炉之美,重在双耳的力度及精神,方耳大气,圆耳雅致姬发的老婆。此炉平口微侈血溅太和殿,缓束颈,马秋子鼓腹丰腴下垂,底微弧近平,承三乳足,势直立。器身两侧置圆鋬耳,柔美不失庄重,上肥下瘦。耳环上端有一角上翘,显俏皮。器身现鳝鱼黄雪花金皮色,朗润光亮,完整统一。炉底开长方框,异常规矩,内铸“宣德年制”长脚篆书款,字体起线高,笔划细窄,乃与炉身一体失蜡法铸就,地平字峻,铸后精修,整饬凝练,官气十足李伯清假打。内膛修磨,底心平滑。足底露铜处见铜质精密,入手沉坠。此炉形、色、款、质皆符合清代官铸篆书款炉特征,器美神完,可赏玩,可礼佛,不可多得。

LOT 3131
清雍正/乾隆 象耳簋式炉
款识:“宣德年制”单行四字篆书款
炉 D:13.2cm H:13.7cm(连座) W:2341g
座 W:1399g
来源:台湾杨炳祯旧藏。
展览:
1.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日本熊本市立博物馆,1997年。
2.吉金—重要私人藏明清铜炉特展,天津博物馆,2015年。
著录:
1.《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台湾历史博物馆马甸大集,1997年,页74,图218。
2.《吉金—重要私人藏明清铜炉特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咸阳地热城,页264,图237。

底款

LOT3131清雍正/乾隆 象耳簋式炉(局部)
炉身簋式,厚重沉稳,口沿宽平,边缘外侈,鼓腹下垂,下承圈足,炉势较常见者稍高。炉身两侧塑象首耳,循“太平有象”之吉祥寓意。大象雕刻写实生动,眉眼细长,大耳垂肩,长鼻卷曲,象牙斜出,憨态可掬。器壁自口沿至腹部有渐薄之变化,内膛平整,细打磨。由于经年的供养、使用,包浆十分厚重,局部可见原洒金红皮,另偶见星星绿锈,古意盎然。炉底铸“宣德年制”长脚篆书款,线条规矩,劲挺深峻,官气十足,时代风格明朗。传世明清宣铜炉中,连座者历来比例稀少,且大都为官铸,品级不凡。此炉原配壶门牙子托尼式座,与炉身相配得当,平添秀雅挺拔之姿603727,皮色亦与炉身完整统一阿帮。整套炉铜质精纯,大奥明治篇铸造精道,极具雍乾风格。

LOT 3129
清乾隆 仿古琮式双象耳炉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H:14.2cm W:3916.9g
来源:香港苏富比2010年10月8日,lot2715。

底款

LOT3129 清乾隆 仿古琮式双象耳炉(局部)

来源
炉为长方口,外沿起线,方唇,束颈,腹部方扁,腹上竖槽微隆,深刻起棱,呈条纹装饰绅士联盟。器身两侧肩部各有一象首耳,象首双眉紧皱,高额深目,鬃毛凛凛,绕颈卷曲,不怒自威。方形足高深宽厚,近底外撇,内底正中矩形留刻“大明宣德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此炉造型敦实沉稳,体量厚重,炉身方正,弦纹突出,整体造型意境高古又丝毫未现呆滞,肩部两兽耳点缀突出独到,主题丰富,意境古雅。此器整体造型,乃取上古玉琮之形,寓意吉庆祥瑞。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型玉器,广泛发现于我国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石峡文化、山西陶寺文化,它是古代人们用于祭祀神祇的一种器物,是石器时代“巫玉”、青铜时代“礼玉”使用阶段中最为重要的玉器之一。琮因其“八角,径八寸,角各出二寸,八方,象地”之形,而常被用作祭地的礼器。《周礼?春官?大宗伯》中亦有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金川秀,以黄琮礼地”。后世帝王对琮之推崇,并未因玉之神职功能在历史中的逐渐退位而消减。自宋代始,便有帝王取琮之形,拟琮之意烧造瓷器,其中南宋官窑更以青瓷琮式瓶的精工妙艺而闻名后世。整器将古玉之造型与宣德炉巧妙融合,款式别致迈扎央,古意犹在,高贵神秘气息十足,观之仪态万方,沉稳庄重,细细品味,实为一件溯本寻源,崇尚意境的炉中佳品。
(文章源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 商务合作电话:13391496789
? 藏友投稿邮箱:898396059@qq.com
? 本部客服微信:13801848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