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州冯氏贤夫人-大美忻州

清代名宰相陈廷敬在代冯《秋水冯公诰封夫人冯母杨氏合葬墓志铭》中说:“冯氏三世皆文而有贤,何其盛耶!”“冯氏之三世文而有贤者,皆以夫人也”!陈所称赞的是冯如京的母亲和如京的两任妻子,而冯家的贤夫人很多,仅族谱有传的就近四十个了。本文以上述三夫人为重点,旁及其他贤夫人,为她们作个综合传记,以便说明冯氏贤夫人在建设代冯以家教、家训、家风为中心的优秀家族文化中的巨大作用。
1孝节太夫人王氏
王氏是因儿子冯如京为广东左布政使而受诰封为孝节夫人的。以下简称王夫人或王氏。
少年不凡 王氏是明代进士、户部清吏司主事王乾亨次女。自幼性沉静、稳重、少言笑。其父王先生是博雅大儒,从小教授女儿的是《孝经》、《烈女传》等书。王氏稍习即通。王先生叹息说:可惜你是女儿!可以把我的书都读尽了。王氏说:女子纵然不参加制考,但在纲常节义上与男子没有什么不同啊。王先生“心异之”,认为这个女儿不平凡。王氏继又学习经义古史,每至忠孝节烈,肃然起敬,如见其人,不只作纸面的泛泛而观。她还学作唐诗,吟诗成,就烧掉,说:妇言不跨闺门,不必以文辞落于人口。
礼敬相夫 嫁给冯明期后,严修妇礼,敬重丈夫,有谦退贤妇的风貌。明期当时是秀才,每天闭门读书,刻苦钻研,王氏陪伴左右,侍御服用,对家务事奋勇承当,“米盐内政力肩承之”,不以家事扰乱丈夫诵读之心;还经常列载往昔治乱兴衰之迹,向丈夫咨询,探讨其微言大义。在家中夫妇互为师友,如兄如弟,如琴瑟之好,壎篪(xūn chí,两种乐器,形异而发声原理相同,音色相近,配合演奏可使音色和谐)之谐。明期乡试中举,仍力学不休,有人劝止,王氏谢而笑曰:“冯家读书而贫,今天幸要有所收获了,怎么能忘却十指之劳累呢?”不几年,明期因母丧哀泣,得了糖尿病(“渴甚”),王氏到处求医问药,忙活了几年,还是不治而逝,年仅37岁,而王氏仅26岁,王氏恸哭得昏死过去,醒来恨以身代死而不得,自烧手指,自裁头发,发誓速死与夫同穴。经家人和邻居多方劝谕才勉起治生。丈夫一切丧事,皆夫人“经理,昼夜目不交睫者二十日,哀悼诚恻,尽孝尽礼”(如京《纪孝》)。
孝顺婆婆 祖姑(婆婆的婆婆)以年高,行动需人扶持,常服汤药,婆婆刘氏非常孝顺,谨慎小心地奉养八个月,疲惫不堪。王氏与丈夫明期整日不合眼、不睡觉左右侍候。待到祖姑刘氏谢世,婆婆刘氏也病故了。婆婆在病中可怜王氏太劳累,常打发他离开病床,说:“你稍休息一下吧,如果你和明期这样劳累下去,恐在我前边就支持不下去了;新媳妇也孝顺到这个地步啊”。明期因母死哀伤致病;婆婆敛葬之事,王氏亲自操办,一切符合礼仪。“士君子哀其诚,韪其法焉”(为其诚感动,肯定和效法她为姑治丧之法式)。
教子有方 明期遗孤二,一男如京,刚八岁;一女方六岁。夫人(王氏)本欲以殉夫,亲族诸妇人都劝以二孤幼,关乎冯氏的香火延续,岂能感慨自杀。夫人流涕谢曰:“天乎!未亡人(自称)卒不得从地下耶?死则家毁,守节则孤存,敢不忍死以祗(zhí,敬奉)诸夫人命!”办完夫之丧葬大事,夫人拿出丈夫“以勉训藐孤,无坠先业”为言的遗书给如京,对他说:“你忘了你父亲早年的苦学吗?家学如果传不下去,你对得起先父吗?家声如不能复振,你对得起母亲我吗?”夫人在一手经营艰难家政的同时,特别注重对儿女的家庭教育。她灯下纺织,佐子读书;早上又鸡鸣而起,不稍懈怠。对如京说:“你是也要以你父的标准走他的路吗?如果不能承继先人之德,就好比烧掉谷物;要靠忠孝耕地,靠仁义耨草,如果中道而废,你是终究没有收获的,你可要努力啊!”如京十岁,老母授以《论语》、《周易》,讲说大义。常训曰:“弟子入则孝一节,正尔幼学立身规模;无友不如己,比之匪人,不亦伤乎?正尔今日择交取友立身根基。每勉以亢宗承先,辄泣下”(如京《纪训》)。如京佩服并铭记慈母之教训,行以为规,终成伟器,为朝廷股肱之臣。当如京手扶太夫人(王氏)之乘舆,北赴燕、南临越,始终遵奉善教以立身处事,成为“一代名仁”时,难道不正是太夫人坚定善良的言传身教所玉成吗?
如京为滦州知州时,迎养老母于署中。“老母谆谆训以清白子民。常谓如京:既为民父母,须体贴父母二字。宁过于慈。催科务缓,即以催征不如额,罢去亦不失为循良吏;若严敲扑以为风力,是以人命博功名也,虽升迁吾不愿见。时滦治厅距内宅不远,每责人数稍多,老母则终日不怿(yì,高兴)。时攒槽一事(见拙作《一代名仁冯如京》),老母喜甚”(如京《纪训》)。
如京任靖边道时,母亦迎养在署。时“大寇黄色俊起,城守兵乏饷,老母毁簪珥率子妇出衣质钱以饷兵。士卒闻之,皆为感奋。老母谓如京:乘贼散掠,人心稍振,宜速剿之。如京督兵半夜驰九十里,至园林驿,以兵三百破贼数千,诛黄色俊”。(如京《纪训》)可见太夫人不仅能以国为家,还知晓兵事。
当如京以西宁道备兵湟中,回变数万击城,时人心震恐,老母谓如京,尔但以忠义励将士。食人,忠人义也;其获全与否,则有天在。如京每与诸将吏言及,众则奋曰:太夫人一闺中人,尚知此义。吾辈宁不知子臣之义哉!相率为死守计。如京守城数十日,府库空竭时,太夫人拿出自己的首饰衣服,说:“你拿这些酬劳战士,与大家同甘苦,不要稍有怠慢,朝廷把这片土地交给你,城存俱存,城亡俱亡,以家殉、以身殉,义也”!后敌退围解,城得保全。
如京迎养金华道署时,老母手写《孝经》及《金刚经》各六册;令如京檄禁屠牛;迎养江南藩署时,老母于途中买放鱼虾数千万。这说明太夫人在信奉儒家的同时,也是信佛的。
如京赴广东左藩,以道远炎热,不能奉母同行,老母归代州,如京送至扬州,老母切以广东瘴疠为忧。谓如京:敬慎晚节,以谦和清白为诫。如京谨跪受教(如京《纪训》)。
1660年,如京请告归里养母。老母从来与六亲晚辈语,必以孝教为子,以悌教为弟,以慈俭教治家。子侄在仕途者,教以宁贫勿富,宁拙勿巧,宁难进勿速化(不要急功近利)。晚辈有过,则面责之。故亲戚闻其训,多改过迁善者(如京《纪训》)。
由上引述可知,王夫人是善教子,有义方的:一是从小严格要求,慈而不纵。晓以纲常节义,敬宗亢祖,化家为国,教以立身规模;二是教以读书致用。如让如京践行“入则孝”、“无友不如己者”。“尝谓子孙读书贵能行,说铃书肆,虽万卷何益”(田逢吉《墓志铭》)。三是身教重于言教。夫人躬行勤俭,全力承担家政,毁簪珥助军饷。四是教子树立爱民情怀。如做父母官,须体贴父母二字,及催科务缓的教导。五是坚持对儿女的终身教育。如京为官一生,时时刻刻都得到母亲的教育和提醒,如如京任广东左藩教以敬慎晚节等断仇谷。六是把善教普及于整个家族。如对六亲晚辈及在仕途者的教育。
代代传承 王夫人不仅教子一代,还亲自教育孙辈和曾孙辈。想想看,我们今天有不少人讲所谓“隔代亲”,对孙子、外孙辈往往一味溺爱,不讲原则,把孙辈娇惯成唯我独尊,目无家人、长辈和他人,世上一切全该由我占有的“小霸王”;与此不同的是王夫人着眼于家风的传承,对下几代人坚持不懈地予以教导,这是真正的大爱,是对后代的真正关心和负责。根据她的孙子云骧写的《纪训》,列举如下:
云骧四岁丧母,祖母鞠之,口授经书。及长就傅(向外边拜师求学),每归令诵所习者,能则喜,不能则不怿累日。
云骧及第后,祖母谓其幼且粗疏,对世事大多不懂、不熟悉,就命他到广文馆(唐时在国子监下设官办学校,后为县及以上“习进士业”的官学的代称)读书。如京在云骧“谒选”(皇帝面试选任官员)将行时,取出藏于筐中的祖母旧日所点小学二册授曰:“此即汝终身行己大规模!勉之,勿负祖母训。”
孙云骕(云骧的同父异母弟)、曾孙壁(下为“玉”字)尝持所诵业呈祖母,因训曰:“尔等当于读圣贤言语时一字一句体贴,身心从幼便有根器,若止为科举(类今天高考、考研考博)之学,则我所不喜。”
曾孙壁(下为“玉”字底)二龄失母,祖母鞠之如云骧,口授以书。壁(下为“玉”字底)已长到十六岁,曾祖母仍每日问他学业情况,作文一定要看他写得好不好;读《春秋经》时,经常问他是否通晓大义。
大德大智 在如京孱弱还不能自立时,族中有人以为有机可乘,而向这个家无支柱的家庭发难,以至于告官起诉。“老母谓谊关骨肉,勿为过激,以至诚感之,俟(等待)其悔。久之,其事亦寝。嗟乎!当斯时也,老母以一孀闺人,御家难、抚遗孤,风波震撼而不惊,异说诪张而不惧,卒绵冯氏之宗,开曾元(曾孙、玄孙)之祚,非大德大智,孰能与于此!”这是如京在《纪节》中对母亲发自衷情的赞叹。
世泽绵延 王夫人不仅把儿子如京教养成国之重臣、一代名仁,还把两个孙子全培养成进士,曾孙壁(下为“玉”字底)为举人,曾孙壅(下为“玉”字底)为进士,玄孙元方、允升、祖悦皆中进士,玄孙光裕官至湖南巡抚,……从七世如京到十四世冯敬(武进士),王夫人后代出了十个进士,五六个封疆大吏。故田逢吉作《墓志铭》云:“太夫人盖苦节数十年,功于冯氏甚伟。”“盖太夫人明大义,慈而不纵,故每言辄合于古先正”,“推其志,良可与日月争光也”。“太夫人敦节没齿,孝义萃于一家,箕裘传于后祀,先死者不死,后死者不愧矣”。陈廷敬作《墓志铭》云:“冯氏之三世有文而贤者,凡以夫人也!”陈廷敬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可谓一詠三叹。
王太夫人(1586—1666)生于万历十四年丙戌八月十六日,卒于康熙五年丙午正月十一日。年八十岁。崇祯中以节孝建坊旌表。清覃恩封太夫人,生女一,嫁明陕西总督孙传庭;子一,即冯如京。天藤湘子
凤纶题节 周拱辰(浙江桐乡人,岁贡生,著作家,有作品多集行世)在所作《墓志铭》中说王夫人“含饴之弄,义方之训,且及孙之孙,夫固以滦水、湟中、瀫江在处为鲤庭矣(把如京任职处都作为教子之处)。骢使(皇帝派出的使节)旌庐,凤纶(朝廷诰命)题节,天之报恩阃懿,宁有既(已)乎!昔人称狄怀英(仁杰)为斗南一人,吾以太夫人为斗南一女。珥三管者(秉笔写史者)当以余为知言。”王夫人之后七八代子孙兴旺,证明周之预言不虚。
2如京前母赠夫人崔氏
明期前妻、如京前母、因如京诰封赠夫人崔氏,是大鸿胪崔梦征女。周拱辰为作《诰赠夫人冯母崔氏传》。崔氏活了二十岁出头,但能做到:
事姑(婆)孝谨 姑老善病,晨省昏定,适口膳食,洗漱浣(洗)洁,都无休无止地做好;“察疴癢,谨汤药”无微不至,一黑夜三四次起床看视,闻姑之声息(呼吸情况)以为喜忧,否则不敢以安寝。
理家政 冯如京之父、祖俱非官宦,明期虽中举而未官,且37岁即去世。明期生性爽岸(直爽、清高),不屑于过问家人生产,而其父已逝世,谁来经营呢?崔夫人曰:“吾奈何爱十指而任家事之耗落,以为先君子忧?”所以对家政统筹规划,精细管理,以身作则,率僮仆努力,而使生业日进。
成孝廉(指明期)功 夫人不以儿女疲累丈夫,不为自己穿锦戴银的花费影响丈夫结交朋友,不以求田问舍,柴米油盐的事妨碍夫子读书。夫人刚去世,就有中举报捷者来到门上。
夫人与王夫人可为“并美”。王夫人贤,志节凌霜,云霄一羽(按:杜甫赞诸葛亮“万古云霄一羽毛”)樱花七日,如果崔夫人稍逊,王夫人之“后美”就掩没了崔夫人之“前美”。崔夫人虽早殇而德高,故能与王夫人兰蕙同芳,“前后并美”。
王夫人之哲嗣如京,亦如同崔夫人之哲嗣。如京虽不及见前母,但对前母尊敬怀念有加。通显之后,亦为王夫人获邀彤命(皇命敕文为红色)荣纶于泉壤。
3如京妻诰赠夫人傅氏
傅氏是冯如京的原配妻子、冯云骧之母。夫人为少宗伯(官名)傅公女。能“贵而忘乎其贵”;及筓(古女子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插住挽起的头发或帽子。古女子十五岁结发称“筓年”,“及筓”,为出嫁年龄)而嫁如京。
如京少年风华,豪举绩学(学问渊博),工文辞。傅氏不敢因夫妇有琴瑟之好而过分亲昵以至亵渎,影响丈夫的欢乐。其为妇,事姑如母;其于夫君,事之如君父。怀妊(“梦麟”)稍迟,就为丈夫买一淑姬陈氏以进,曰:“庶征兰(希望能得贵子,典出《左传·宣公三年》)乎!犹吾子也。”姬早死,哭之如妹。不久,傅氏怀孕,生男即云骧,后“执骚坛(文坛)为天下士”。
傅氏临诀(死),神庄语安,没有留恋人世的哀伤,而云:世事无常,寿夭同尽,对生死任其自然而己。
如京任职浙江金衢道时,公事毕,即朝太夫人,一家人团聚欢乐时,太夫人若有所思。如京跪问其故,太夫人说:我长孙云骧,仪表伟岸而有才德,将来为国家大用,不在你后;但今天,他母亲在哪里啊。而且新妇对我很孝顺。如京听了,就请周拱辰为傅氏作传。
周拱辰读傅氏状略,感而“三肃出涕”,且敬夫人“以小年而能荐于大年(荐,重)也”,言其寿短而比寿长都更能受人敬重。
过了若干年,被诰赠夫人。周拱辰云:“吾以绕膝珠树(喻俊才)为分身符,以五色花诰为返魂香”纪念夫人,夫人“死矣乎?不死矣!”赞夫人虽死犹生。
4如京继配诰封夫人杨氏
杨氏,明进士、兵科都给事中杨恂之孙女,太学生杨可植之女。年十八继室于如京(原配傅夫人在子云骧四岁时殁),后以如京贵封夫人。
云骧母殁,因年幼,而由太夫人王氏鞠养,及杨夫人十七岁嫁进冯家,请于太夫人说:“我作为新妇,当日夜侍奉太夫人,让您高兴,怎能以这小孩子让您忧劳呢?我会把云骧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养育。”太夫人听了很高兴,杨夫人抚视云骧,恩勤并备。云骧成人为官之后,说到杨夫人就哭泣:天啊,竟夺我母!几乎不知自己非夫人所生。
夫人自嫁如京,早夜劳心,执勤明俭,以推恩待人,凡养孤独无告,以百人为数,每月每人给米一斛,病给医药,冬供衣裳,并满足其意外急需,这样坚持三十年如一日。
以义相夫,其功颇伟。顺治初,如京备兵西宁,贼数万骑围城,夫人与公(如京)约必死。天际浩劫2下载这时,夫人亲生子云骕刚出生,夫人嘱托乳母:“城破在旦夕,我夫妇为人臣子,必死于难;此儿生不幸,不能再照顾他了”。如京受其感动,愈“坚忠亮之节,著撄(守)城之功”,世莫不贤之。
教子诗书传家。夫人平居,教诸子孙,刚五六岁就口授以《孝经》、《论语》,从早到晚,坚持不懈。
其后,儿子云骧(傅氏出)、云骕(杨氏出)及子孙,皆先后中进士,云骧为福建省督粮道署按察使,云骕为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编修,孙壁(下为“玉”字)为举人,孙壅(下为“玉”字)为进士,官广西梧州南宁同知,另外四个孙子皆业儒。
当云骕命为江南省乡试主考官时,杨太夫人戒之曰:“江南是人文大邦,是你先父做过布政使的地方,你可不能有损于先父之功,你这次去,一定要慎之又慎啊!” 云骕顿首受命。这次江南取士,多俊才,其中有后为翰林院修撰的胡孟行,在以后的殿试中以状元及第。
夫人初归冯时,姑太夫人以苦节孀妇,常常卧病,夫人衣带不解,目睫不交,累日穷年,侍益以勤。稍有时间,就脱下首饰,准备膳食,服御夫子,使丈夫如京能入则孝母,出则问学,得以集中精力于笔墨书翰之场,与当世贤大夫相交游,和乐自得。
相夫为官清正。如京自为滦州守以至大官,夫人未尝不从,以奉姑佐夫。常穿短布粗衣,理家务,亲纺织,不肯稍作休息。有人劝她:“夫人富贵了,何苦要这样辛劳?”夫人曰:“淡泊吾所安,且存不忘亡,安不忘危,也想让儿孙辈体会我的心意啊。”及云骧中进士,而夫人告诫他要小心做人,谨慎办事。如京感念夫人之苦心,更加砥砺节操,坚持不懈,始终“为世闻人”。由此,可见“家有贤妻,宝中之宝”,此言不虚。
曾任户部、吏部、刑部、工部尚书、都察院掌院事左都御史、文渊阁大学士(宰相)陈廷敬为杨氏作《墓志铭》在列举大量事实后说:“乃今知冯氏三世有文而贤者,皆以夫人也!”这实际上是对如京母亲王太夫人、前妻傅氏、继室杨氏的综合评价。
5如京继配诰封夫人杨氏
魏氏,四川保宁府巴州知州魏步南之女,年十三即嫁入冯家为云骕妻。鸿胪寺少卿、提督河南通省学政、翰林院编修庶吉士汤右曾在为夫人所作传中,称其“真可谓孝于事亲,敬以相夫,而能义方训子者”。“虽古女宗,何以加此”。魏氏敕封孺人。
孺人幼聪慧,虽不甚读书(按:明理明义者不一定读书;读书是为明理明义,但有些读书人并不明理义,成为今天说的,读成了“精致的个人主义者”)然性通晓,知大义。秋水先生以文章政事起家,三晋之称“家法”者,以雁门冯氏为最。当时魏敏果公(象枢)、陈文贞(廷敬)、吴文端公(吴琠,1637—1705,由进士入仕,官至湖广总督、刑部尚书、首席大学士即宰相,谥“文端”)经常称赞、羡慕如京。孺人嫁入这样的家庭,能做到“言动无少戾”(一言一行都没有不妥之处),秋水公高兴地说:“此真吾家妇也!”
孝于事亲 王太夫人(如京之母)年高,性颇急(即本传中说的“卞”),孺人周旋进退,未尝有一点不孝顺的脸色。事其姑杨夫人,饮食起居,无不细致尽心。
敬以相夫 云骕为秀才时,读书至深夜,孺人常秉宵待旦,端茶送汤,从不知倦。以后丈夫从中进士到做官,孺人一手秉持家政,云骕为京官时,京都乃米珠薪桂之地,孺人精打细算,善待婢仆,且以大义相勉曰:“吾家世受国恩矣,当勉思报称。家事吾自办,毋以此分其心也。”一心为国家和丈夫着想。云骕临终,无内顾之忧,全赖孺人。
义方训子 孺人训诸子严而有法,丸熊(唐柳仲郢幼嗜学,母韩氏尝和熊胆丸,使夜咀以助勤。后以“丸熊”为母教典实)画荻(欧阳修四岁而孤,母郑氏以荻画地写字,教其读书。后以为母教之典),不肯丝毫放松,因而使儿子壅(下为“玉”字)未及弱冠即中进士。
自甲申后安家京师,次子壁(下为“玉”字)等所交游,皆一时名士,每设宴请客,孺人必亲自料理,使饭食极丰极洁。诸子以母劳累,不让母亲这么干,孺人曰:“汝辈但能亲正人,远比匪(不好的人),敬自振励,吾顾不以此为劳也。”始终不肯懈怠。
子孙昌盛 辛卯,子壁(下为“玉”字)及孙元方、光裕举于乡;甲午孙允升、祖宽中举,孺人高兴地说:“吾家世以文学显,幸不辱先人,我也可以见先人于地下了!”
孺人之于母仪妇道,可谓无愧。孺人云骕夫妇的后代中,进士就出了八个,还有虽不是进士而官至巡抚藩臬的封疆大吏。如光裕官至湖南巡抚,元方官至广西按察使,廷丞官至福建、湖北按察使;进士中,冯芝为内阁学士署吏部尚书,志沂为署理按察使等等。一支之昌盛,满门之荟萃,同魏孺人母仪妇道,教子有方有极大关系。云骕去世较早,活了五十三岁,孺人生育四子五女,丈夫死时子女多半尚未成人;且云骕居官早,当史官事务太多,“矢志以文史报国”,也无暇给子女以较多的教育。孩子们的成长,主要是靠魏孺人的。
孺人生于顺治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卒于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享年六十三岁(1651-1714)。以覃恩封孺人。《墓志铭》铭文中有:“明之光兮婺(婺,wù,婺女星,二十八宿之一)之辉,母训妇范和中闺。孝敬仁爱均无违火龙女,子孙奕奕(兴旺状)鸾凤飞”。孺人于此赞当之无愧。
6光裕母诰封宜人田氏
田氏为马邑辛丑进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田喜?(“雨”字头)公次女。年十六嫁壅(为云骕五个儿子中的老大),因壅(下为“玉”字底,下同)只活了三十七岁,他们的三个儿子元方、允升(出嗣为壁子)、光裕基本为田氏教养成人。
田氏入冯家时年虽十六,而动止言笑,端庄诚实如老成人。问安视膳,全遵妇道。祖姑杨太夫人和姑魏夫人很喜欢她,说:“新妇殊不愧名家女,亦真吾家妇也”。壅和田氏为杨太夫人所钟爱,田氏日佐魏孺人,侍茶汤,供浣濯(洗涮),顷刻不离左右。魏孺人秉家政,事情多、要求严,田氏经常帮助料理,使家庭支出丰俭得宜。亲族乡党以至仆妾之辈,都惊叹羡慕这样小的媳妇就能这么懂事。
当云骕卧疾京都,病很重时,壅及田氏在家奉侍杨太夫人,每日焚香默祷,茹蔬食淡,愿以身代。而在杨夫人身边侍候时,则强颜欢笑如平时,到云骕病愈时,还不让太夫人知道,怕太夫人为儿子担忧。
当壅为内阁中书(七品官,俸微薄)时,京都米珠薪桂,“居大不易”,赡养全家负担很重,壅又喜交游,多宴请客人,田氏在手头拮据的情况下尽力筹办,不使稍有缺乏。家境困难到典当首饰、卖掉衣物,也毫无怨吝之色。
在壅转任广西梧州府(汉置,当时辖十县,现为广西直管市)同知时,田氏随夫在衙,粤(当时两广都称粤)号称险远之地,田氏又侍候丈夫,又教育几个孩子,一切衣服饮食,皆亲自经理,并说:“此远方风土异宜(不适应),一不慎,得毋贻家中两高堂忧乎!”
劝夫为政以宽。壅以才能受到抚臬(巡抚、按察使)重用,凡有疑难之案,难决之狱,都交给壅办。田氏每日反复以仁慈相规劝,使壅在办案中多所平反。对于论情与罪都不容宽贷者,田氏与丈夫会因恻隐和怜悯而整天不高兴。
后迁南宁,地更远,宦况日益贫困,壅严禁请托贿赂,田氏也以守义自安,说“但得为清白吏,无坠家声,贤于厚积远矣”。这是田氏和冯家的财富观、人生观。
闻父云骕去世,壅痛不欲生,饮食不进,田氏以大义慰解:“毁不灭性,要为魏孺人着想啊!”归代奔丧,路途万里,舟车仆马之费难以凑集,田氏精心办好一切,壅归里营葬刚完,过一年,壅就病故了,田氏誓相从地下,后念三子孤幼无依,三女中二人尚在襁褓,又念魏孺人年高,不忍再以诸孤遗累老人,才勉强活下去。但从此得了咳嗽之病,到死也未痊愈。婆母去世,田氏因姑病中侍候劳累,又全力办姑丧事,甚为疲惫。
壅之五叔鉴(“玉”字底)早殁,所遗幼子弱女,田氏一手包办抚育之事,直到孩子长大成人,为之操办婚嫁之事,极尽劳苦,心血告瘁,遂患气怯之症,医治无效,竟至不起。享年五十周岁(1666-1716)。以壅官同知诰封宜人。
对田氏之行状,其子元方、光裕及嗣为壁子的儿子允升所写《清诰封宜人先妣田太君行述》,总结田氏一生,有几点很值得称道:
1、虽生于富贵之门,归于仕宦之家,但能勤俭持家,一切米盐细事不假手于人。自奉甚薄,衣服穿到打补丁,还不肯换;食不兼味,家人也并衣损膳,而待客则毫不吝啬。
2、教子严格。对子女常说:“吾固不敢比踪陶母,汝辈但能亲正人,远比匪,稍有成立,庶不负吾数年来苦心也。”常为子孙述古圣贤孝事以为训。
3、知大义,性至孝。待人温恭和易,虽有犯者亦不计较;对婢妾也没有轻慢或疾言厉色。有时间就诵经礼佛。除为冯家尽孝外,对母家亦孝顺有加。生母得痨症,田氏衣不解带数年;笃于手足,在为冯家事自顾不暇时,又兼顾母家兄弟四人。壅去世后,田氏独立理家十二年,经营两丧、子侄婚嫁,搜尽囊箧(箱子),左支右吾(右右抵拒,引申为多方面穷于应付),并无一日之安。
4、知命通达。死之夜,言语不乱,处分身事如平时,至五更,危坐而逝。是达于生死性命之智者,诚女中人杰,不让须眉也。
7祖悦母、诰封恭人蒋氏
蒋氏,世为山西平阳府临汾人,代称巨族,到祖父蒋宏道始贯藉于顺天府大兴县,由顺治间进士历官左都。母亲晋恭人只生一女,即蒋氏。
蒋氏幼端庄,不苟言笑,父母钟爱,六七岁教以诗书,皆能记诵;讲解史鉴,通晓大义。年十八,嫁冯钦(云骕之孙)。两家门弟鼎盛,聘嫁之赀,炫耀一时。而蒋氏以荆钗自居,绝无富贵骄人之态。时杨太夫人(如京妻)在堂,蒋氏克执妇道,婉婉中礼。杨太夫人语儿媳(云骕妻)曰:“大家闺秀,信不虚也”。蒋氏之父母从京都常寄好吃的食物,蒋氏全部献于公婆。从未以母家寄遗之物私有所用。平居孝顺祖姑与姑(婆婆)及自己亲生父母。公公云骕去世,蒋氏哀恸之余,劝慰丈夫钦还要以孝顺婆婆为重。钦时运淹蹇,婆婆又寡居抑郁,蒋氏先意承志,侍食之暇,为诵传奇小说以博其欢,至深夜也不显倦色,婆婆因此怡然而乐。后钦中举,乔居京都,蒋氏把嫁妆陆续典卖以资家用。有人劝止,蒋氏笑曰:“物之成毁,原有定数。宁坐视困乏而徒留此不急之物乎?”从此语可见蒋氏之胸怀,确有大家风范,钦官场不顺,家徒四壁,蒋氏粗衣汤食,毫无怨尤。
后蒋母与婆母相继去世,蒋氏居丧尽礼。
对子女教育极为重视。勉励儿子早日成名以慰亲心。对儿子们读书课程不稍姑息,督责严切,训诫叮咛,人皆谓有古贤母风。
祖悦中进士,蒋氏喜曰:“吾生无愧矣!”后钦授内阁中书,祖悦授户部主事,蒋氏曰:“汝父子同登朝,宁可称盛事;然君恩高厚,报称实难,勿旷守以毁家声也。”
祖悦为甘州守,迎母于署,母对公事虽不与闻,而每天办公事都默加观察,稍涉偷安,即以大义责之。祖悦出厅视事,必先戒之曰:“居上临下,最怕任性,果得其情,刑可不用;即不得已而用刑,宁轻勿重,宁少勿多;三木之刑(指加在颈、手、足三处的刑具,即枷、桎、梏),更宜详审。”因此祖悦守甘州九年,按事悉心研鞠,从未轻用三木者,遵母之训也。
次子观民铨选福建建安县丞时,蒋氏从甘州寄去手谕,戒之曰:“县丞虽微,亦沾一命之荣,须努力自爱,以图上进。”及卓异推升,又切谕曰:“汝初任三载,即叩(得)正印,此皆天地祖宗默佑,非汝之能。切勿志得意满,改弦易辙。知县亲民,非县丞比也。”
祖悦升任平庆道,又调往洮岷道,蒋氏喜曰:“汝兄弟有何德能,得此异数,当共相敦勉,仰报朝廷。”
蒋氏好事佛,朔望礼拜卧底肥妈,率以为常,有人以高年劝止,蒋氏曰:“吾性所安,不以为苦也。”
蒋氏有两兄弟清贫株守,祖悦备员户曹时奉有各保一人之旨,蒋氏夫妇认为二兄弟中弟有从政之才,就以其名上报,得到选用,后以州同管杨州丁溪盐场大使事。蒋知其兄弟之长者练达,就留在甘州任留署助理,因此二兄弟各自树立,不坠先人家业者,皆蒋氏之功也。
蒋氏待钦之妾李氏宽厚含容,仪节稍疏,不相责望;李氏亦深感其慈,奉事谨恪。对家人俾仆及其子女,也极备恩慈,尝对祖悦兄弟说:“人之子女,无异我之子女,怜爱由衷,非要誉也。”足见蒋氏之善良贤惠。
蒋氏生于康熙十二年,卒于乾隆八年(1671-1717),享年七十有一。恭遇覃恩,敕封安人,诰封恭人。子四人:祖悦(进士,笔者有专传);祖亮,庠生;观民,西安府兴平县知县;庶出亢异,太学生。
8冯芝之母诰封太恭人戴氏
内阁学士、署吏部尚书冯芝之母戴夫人,晚年自号澈道人。出身江宁望族,父为侍御公戴翼予,诲女如丈夫子,读诗书,娴吟咏付嵩洋,工绘事,十七岁嫁晴谷公(名廷经,光裕孙)。晴谷公补江西南昌尉,以耿直忤大吏,罢官归,途中中暑卒。时冯芝四岁,其祖父已老,戴氏质衣物,护存亡,扶柩至静海,县主簿毅奄公廷重(后为清河县丞,历官清苦,得俸银悉以济人,及卒,贫不能殓,清河民集资归其柩)乃晴谷公之从弟,遂厝夫柩于一寺内。经太翁(芝之祖父)从容部署,次年携眷就读京师。不久,太翁亦卒。族人宦京朝者不少,但戴夫人以旅魂未安,且子幼甚聪,终不作依人计,遂决意扶翁、夫两柩归雁门。营葬之后,赁敝屋以居。教子读书,严定功课,寒暑无间。芝乡试中举,捷报传至夫人,犹推磨不辍,以为还不算成功,不能松懈。及芝中进士,为官翰林院才接母至京。戴夫人饱经坎坷,苦心孤节,内行纯洁,生事(生活之事)憔悴。夫人自丈夫去世,往往借笔墨以抒写胸怀,不作寻常兰房怨词省钱大比拼,其诗词凄婉出乎性贞,悲壮称其志气,长吟告哀,悲歌当哭,观其励节,使人痛心。前后所作,芝为集成《澈道人词存》、《澈道人诗存》,芝之能读及书,终成台阁大器,“固由克循母教也”(翰林院庶吉士顾莼《澈道人诗存·序》)。
现录几首有关教子的诗词。
《自遣》(三首选二)
凛凛纲常分所谙,奉亲训子此生担。
劇怜忧患从兹始,六月年年二十三。
努力栽培心上田,莫将蹇运问苍天。
菇艰饮恨成吾志,性理明时百虑蠲(蠲,juān,免除)。
第一首,诗人说:不违背纲常是分内事,我是熟谙此大道理的,我虽年轻守寡,也绝不改嫁。侍奉公婆教育儿子是我一生必须承担的重大责任。最可怜的,是这一生忧患就从此开始了,六月二十三是我丈夫的忌日,每年我得度过这令我辛酸的一天。第一首诗表明自己忍受忧患,奉亲训子的决心。
第二首诗,说要努力修养好自己,种好自己家的“心田”,不要怨老天给我带来不好的命运。把一切艰难和恨事吞咽下去,是我不动摇的志愿,只要能做到明理见性,就可免除一切杂念。这两首诗是夫人求之于己,不怨天尤人,克服一切艰难、承担人生责任的誓言,表明了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显然,这首诗是丈夫刚去世不久写的。
《芝儿五十生辰》
昔岁次庚子,佳辰诞降时。
欲叹春信早,严寒先相欺。
(自注:儿生于蒲城时十月二十九,蓐次中寒,几不育)
复甦赖针石,鞠育兼重慈。
儿年未逾冠花都坏少,失怙几流离。
茕茕祖孙共,经营与砚思。
家无担石储,七事仗书诗(生活费用靠卖字和诗文)。
舌耕并力养,心殚不知疲。
幸得木天荣,黽勉步丹墀。
(木天,翰林院或秘书阁的别称;丹墀,指代朝廷。)
我无画荻劳,十指勤维持。
花诰拜更番,未敢负恩私。
作忠本教孝,愿尔自为之。
人生矢坚白,勿使磷与淄。
但守非礼训,直可寿期颐。
......
勿视闲拈管,奉此为箴规。
这是母亲在儿子诞辰时给儿子写的,诗中简要回顾儿子艰难成长的历程和母亲的付出,以及对儿子做人、做官的教诲。特别是后者,劝儿移孝作忠,保持坚定清白的气节,不要使之破碎和玷污;只要遵守孔夫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训,就可以身心无亏,活到高寿。末句说不要把我这些话当作随笔而言的闲语,而要作为你做人的箴言和规范。对年已五十岁,身为朝廷大吏的儿子还是这样谆谆教导,令人感慨系之。“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是从根本上爱子的“父母心”啊。
其他诗教,如“淡月笼花薄似烟,不同凡卉斗芳研”(《盆菊和芝儿》),“不负才华养性真,文章书剑老风尘”,都是劝儿子保持高洁不俗的气节和“真性情”的。
《西江月·言志》
恨煞寻寻觅觅,惭他冷冷清清。
偷声入破渺难赓(续),无复新词再咏。
十载孤灯困守,佳儿勤苦成名。
凛然母范铁铮铮,谁鉴冰心一寸。
词上阕言女诗人作为母亲一生孤苦,于育子之外,苦思苦吟,至于连新词也再咏不出来。下阕言儿子十载寒窗,终于苍天不负道晖芝,得以成为名进士,成为二品大员。诗人自豪地说:“凛然母范铁铮铮”才能有这样的“佳儿”,有这样的教子成功。但谁能体会到我这一寸“冰心”呢。多少辛苦,多少贤贞;孤儿寡母,无依无靠,能有今日,谈何容易!
“敢负先声噪,仰尊人,德泽栽培,家声振了。多少砚田耕来力,倚仗未曾颠倒。砥中流,苍苍所造。”(《金缕曲· 代芝儿和保和叔原调原韵》)后代的成功靠先祖的家声鼓舞,靠家长及尊者们的德泽栽培,靠父母铁骨铮铮的凛然仪范;尤其要靠自身“不问收获,只问耕耘”的勤苦努力,最后能否成为砥柱中流的栋梁之材,还要靠一些客观的机遇,即所谓“天命”,此处说的“苍苍所造”,因为有些机遇是个人不能掌控的。
顾莼在《澈道人诗存·序》中说,吾园学士(冯芝)是我的门生(“礼闱所得士”),“榜发来谒,恂恂有儒者风。既而吾园裒(póu,聚集)其母戴太恭人诗若词各一编示余,余读之,乃知吾园赖贤母有以啟之。……今观太恭人此卷,深醇朴至,不假雕琢,其中教子诸作,尤多诚恳之语,非有见于道者不能”。这是对戴夫人为人为诗及教子成人的充分肯定和准确评价。
“余尝论诗与乐,相为表里,故圣人并重之。今乐之道既亡,惟登场演曲,犹存歌舞遗意,每见人遇演忠孝事,辄肃然动容,或有所感,至掩泪投箸;及接演淫佚诸剧,始破涕为笑,合坐尽哗。夫此一怒一喜,皆人情所发;露其暱邪而远正者四裂红景天,则情之诱于欲也。使所见者皆正,则邪无自入、情常葆其真矣。……读太恭人之诗若词者,皆当本此意求之;吾园诚体此意以立身,他日致君泽民,以慰我夙昔之望者,何莫非太恭人之诗教也。”顾莼是当时的翰林院庶吉士,是有名的诗文作家,他论述礼乐并重、诗教与乐教并重的观点是正确的,今日仍有借鉴意义;他对冯芝的期望是深切的。后来,冯芝不辜负母亲和老师的期望,为官清正,做到礼部左、右侍郎,内阁学士兼署吏部尚书。也证明了母教与诗教的至关重要。
9元方夫人诰封淑人王氏
王氏是广西按察使冯元方之夫人,诰封淑人。世居江南上元县,太子太保户部尚书端简公之曾孙、刑部云南司郎中瑜之孙、广西柳州通判世清之女。王氏嫁冯家,为如京之曾孙妇,云骕之孙妇、元方之妻。
内外两家皆世族;柳州、南宁同官相善,故结亲。
祖姑魏夫人、姑田夫人见王氏皆喜曰:“江南新妇,动止有礼法”。王氏常从夫元方治所,治家事内外井井,故公得一心于其职事,为时名臣。公年逾四十无嗣,淑人为置侧室蔺氏生子郁,晨夕抚视,若己出。公之仲弟允升(嘉禾县知县)夫妇相继殁,遗一子二女,淑人亲抚养之,教诲婚嫁,常侍膝下,外人不知其为侄。
元方卒于广西任上,淑人扶柩归里,营葬毕,勉励孩子以读书立品,无坠先人志。子郁以三品荫生授河南阌乡县知县。
郁将迎养淑人至任所,淑人闻阌乡清贫,怕自己去了增加麻烦,妨碍公务,竟不往。每年阌乡来的送年礼的使者,带石榴、木瓜一二种,淑人一定问这些东西哪里来的,如回答说是同僚送的或官署后园产的,就不说什么,如果误答成绅士馈遗阚丽君,就很不高兴,写信告诫:“此苞苴(bāo jū,馈赠的礼物)之渐,不可不慎也!”(按:慎独谨渐,防止从小事上打开缺口;一开始就杜绝受“小礼”“小钱”,这是保持为官清廉的重要防线。可惜有些官员不能防微杜渐,终至成为大贪污犯而至于不能自拔)。郁因此更加严格自律,廉洁从政。后调仪封县,士民都说:这是贤母教训的结果。
淑人卒于乾隆三十五年八月十日,享年九十。孙男四人:廷坚、廷望、廷圭、廷翌。
总的看,冯氏贤夫人都是相夫教子、勤俭持家、明大义,有担当的贤妻良母,堪称“妇范母仪”。其所以能如此:
一是因为代冯作为诗书传家的世家望族,家风严正,择妇既慎,新妇进门后管教又严,尤以长辈的言传身教影响尤大。
二是因为冯家妇皆出身于名门仕族,父祖皆清官廉吏,家学有自,从小都受过严格的诗书教养,识大体、懂规矩、知礼节、严于自律。由此可见,过去士大夫论婚嫁多讲“门当户对”是有一定道理的;择婚配要“查三代”也是有一定理由的。
三是“贵族精神”对夫妇双方的约束与激励。这里讲的“贵族精神”有其特定的含义,它仅仅是指诗书传家,很讲教养的有权有位的富贵之家的家风、家训、家规,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代代相传的高尚道德品格,而不是只有金钱、地位而缺乏德性的“为富不仁”、“为官不正”者。蔡京、严嵩、和珅之类,官居极品,富可敌国,但根本没有什么“贵族精神”,至于以出身豪门为资本,骄横不可一世,奢侈淫佚,为害百姓,成了社会的“害群之马”,这种人是加引号的“精神贵族”,免不了“三世而斩”甚至“两世而斩”的家族命运;如今有些出身贫寒之家,因偶然之机缘(当然有些也曾努力过,奉献过)和不当手段暴贵(坐直升飞机上来的)暴富的,往往连自身一代都保不了,壮年或临老违纪犯法而受惩处甚至入囹圄,尤为可怜可悲。他们连“平安着陆”也办不到啊。对他们而言,“贵族精神”与他们毫不沾边。“贵族精神”对代冯及其贤夫人来说,是夫妇双方兼而备之、相得益彰、躬行不懈、叠代绵延的,这才有了几百年家族的昌盛不衰、贤哲人才的代出不穷。“贵族精神”并不容易形成;而一旦形成,就有它相对的稳定性、“基因性”,因为优秀家族文化是可以传承、弘扬的。“贵族精神”讲究自尊自贵萧雅轩,知足知耻,用自己行动光大自己的家风,保持先业之不坠。这也是来自优良家风的压力、动力和自制力,是来自人文环境的带决定性的力量。
说到这里,我想起代冯最后一个名进士冯志沂在《寄淮三弟》诗中的句子:
嘉禾有遗训,闻之自先祖。
家无犯法男,亦无再婚女。
吾宗二百载,官未践台辅。
所以称高门,端不在华膴(膴,贵)。
仰惟高曾来,清白慎取予。
少长何彬彬,流风逮绪父。
……
这是代冯人自己说的,是从长期的家族历史经验中得来的深刻体会。遗训是祖宗辈辈留下来的。二百年来,家族中无因私德犯法之人,是德泽绵延的明显标志,但这是道德底线;代冯贤哲君子多出,从高曾祖以来,做官都是“清白慎取予”的,是廉洁奉公的;家风所及,一代又一代,少者长者都彬彬有礼,都讲究做人的道德气节。冯氏二百年中并没有官做到宰相首辅的,所以能被宰相史贻直称为清代第一高门望族,是因为贤德传家,不是因官做得最大。这首诗实际上诠释了“贵族精神”的由来、内涵及其深远的社会意义,尤其是对治家、理政、平治天下的重大作用。
“贵族精神”的实践、传承和发展,离不开“贤夫人”。因为一个人自幼及长,是少不了“外受傅训,入奉母仪”(《千字文》)的。母教的意义之大是无可比拟的。代冯贤夫人之多,这是因因果果,代嬗不穷的。
四是当政者对贤夫人的旌表奖励和社会舆论的推波助澜。对封建统治者的有些旌表,笔者是不赞成的,如丈夫死了,妻子也要殉节而死,对这样的“节妇”予以旌表就有失人道,当然不宜提倡。“一女不嫁二夫”带有封建礼教性,不幸福的婚姻都可以离婚、死了丈夫的孀妇当然可以也应当嫁人;同时,也要提倡夫妻平等,和谐相处,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善于处理家庭矛盾,提倡家庭稳定,而不一概地、无条件地提倡“一女嫁多夫”。离婚率太高对家庭不是好事廉政第一击,对社会、国家的稳定不是好事,对子女教育和家训家风的传承,对国民素质的提高也不是好事。对“夫死从殉”必须否定,更不用说旌表了。但是封建社会有些旌表还是值得借鉴的。如对相夫清廉为官,教子讲做人道德华华手机网,在诗书传家、谐睦亲族、清白做人、勤俭持身、克己奉公等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夫人给予旌表,让人学有典范,让不肖之人有所警戒,就是今天也可以参照的。当然今天要注意从旌表内容上扬弃,在方法上也要力求科学。表彰“五好家庭”之类的做法,评选“好媳妇”之类的方式是有意义的。为特别贤良的模范人物,包括各行各界,各种性别和年龄(包括已懂事的少年,特别是贤妻良母)“树碑立传”,有什么不好呢?当然,这里的“树碑立传”是表彰的代名词,并非给每个人都要立一块大石碑。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没有褒扬,就没有激励;没有褒扬,批评是无范也无力的;同样,没有批评,褒扬也作用甚微,甚至使人不愿接受。贤妻良母之表彰,因母教和家教作用之重要尤其必要。要认识其意义,探索其合理合情,切实有利无弊的具体表彰方式及配套措施。
信史氏曰:
伟哉贤母,仪范千载!
大哉贤妻,相夫教子!
代冯荣昌,夫人功最;
一咏三叹,名相贻直。
(乾隆名相史贻直赞“冯氏贤而有文,皆以夫人也”)。
节孝王氏,家学有自。
精通经史,三唐咏诗。
礼敬夫君,孀守廿七。
抚孤如京,口授经义;
孝友承先,体贴圣意;
躬行圣教,立身根器;
说铃书肆,万卷何益!
教儿为官,爱民如子,
“名仁”大吏,母训攸系。
云骧三岁,慈母见背。
抚孙成立,配享四祠。
(云骧祀名宦祠、乡贤祠、朱子祠、文翁祠)
教及曾孙,晓明大义。
此脉一支,进士十位。
巡抚藩臬,台阁大器。
(藩,布政使;臬,按察使)
元方光裕,廷丞冯芝。
(光裕,湖南巡抚;元方,广西按察使;廷丞,福建、湖北按察使;冯芝,内阁学士署吏部尚书)。
贤哉夫人,功在社稷。
风纶题节,斗南一女。
(朝廷旌表王夫人为节孝夫人;清代名作家周拱辰:“昔人称狄怀英(仁杰)为斗南一人,吾以太夫人为斗南一女。”)
如京前妻,诰封傅氏。
贵而忘贵鱼玄机的故事,琴瑟相宜。
事姑如母,送夫淑姬。
诀夫抛子,从容早逝。
比之杨氏,可称“前美”。
如京继室,“后美”杨氏。
守城西宁,托孤誓死。
劝夫守正,知进知退。
教子诗书,严而有慈。
执勤明俭,奉公克己。
推恩待人,慷慨施与。
短布粗衣,湔浣纺绩。
以身作则,节操砥砺。
坚贞忠亮,不让须眉。
伟哉贤母,仪范千载;
大哉贤妻,相夫教子。
母功至伟,光耀青史。
孔母教子,拜师阙里;
孟母择邻,辍学断机;
精忠报国,岳母刺字;
仲郢丸熊,文忠画荻;
包嫂比慈,寇母遗诗;
毛母贤良,影响润之。
......
母子情深,教爱相随。
因尊教敬,因亲孝义。
仁爱立身,自然成习。
“三岁看大,七至老垂”,
幼教之重,此言非虚。
性近习远,家教惟始。
诗书传家,德教为基。
德主才辅,以道统技。
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有儿不教,如养黔驴;
有女不教,如养蠢豕。
为人父母,务重教子,
身教言传,莫懈毫丝。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大其规模,坚其根器。
文以化人,家国同辉。
2018年3月13日
(作者系中共山西省委原常务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员)
来源:方志山西
大美忻州编辑:周宏宇


往期精彩
18/05/27 代县峨口镇富村人文古迹
18/05/22 阎锡山:阎公雅望,晋国天下莫强焉
18/05/18【忻州影人】第二十八辑——杨峻峰
18/05/15 毛泽东路居代县时对代县地名的解释
18/05/14 徒步白草囗长城
18/05/12 五台山的十景八奇,您去过几个?
18/05/04 忻州禹王洞风景区被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三星级企业
18/05/02【行摄天下】第二十九辑:环卫工人中的“艺术家”靳引堂
18/04/30 麻会糖枣一种忻州的味道
18/04/28【忻州传说】令归村的传说
【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公益性分享,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分享或侵权,请及时通过微信回复,我们将及时回应或删除。
2.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大美忻州投稿邮箱:dm035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