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重铸“精魂” 开平这条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江门日报开平微事


在这里
仿佛时光倒流
那些埋藏在地下很多年的故事
一个个鲜活地展现在我的面前
感谢上苍引领我走进这个古老而神奇的村庄
能够让我触摸到她沧桑的容颜
嗅到那遥远的气息
……

这段文字里提到的村庄,就是开平市马冈镇官堂村,作者是国家二级作家娜朵。作为拉祜族第一位作家,娜朵历时5年在开平市采风朴秀彬,其中先后6次来到官堂村。在她的长篇小说《碉楼女人》中,用了数万字的篇幅来描写官堂村泾渭茯茶。
官堂村开村已有700多年,是一个有着1500多人的大村,如今北帝庙、文昌阁、元什梁公祠、大口井、井仔园等古迹仍保存完好,诉说着远古的历史。这些古迹,饱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由于历史原因,官堂村的文物古迹曾遭破坏,古村文化也一度湮灭蓝莓李果。近年来,在开平市和当地政府、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官堂村乡贤达人的齐心协力下,该村的村容村貌得以全面整治,文物得以保护,文化得以挖掘,文明得以传承……
去年12月下旬,美丽马冈乡村旅游节暨美食嘉年华第四季活动举办防务新时空,一支200多人的骑行队伍,从马冈圩镇来到官堂村观光旅游。自此许雯may,官堂村正式作为一处文化旅游景点,开始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官堂村“文化回归”之歌已渐唱渐响。

美丽马冈乡村旅游节暨美食嘉年华第四季活动举办期间,一支200多人的骑行队伍,从马冈圩镇来到官堂村观光旅游。
700多年古村
处处洋溢文化气息
在美丽马冈乡村旅游节暨马冈美食嘉年华第四季活动举办期间,记者曾慕名来到官堂村走访。
村口一栋叫“门楼”的房子,屋顶上竖着“官堂村”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很远就能看到。村口两边都有水塘,包括面积较大的人字形水塘“人字塘”、面积略小的圆形宽水塘“大塘”,长方形水塘“长塘”、面积最小的圆形水塘“新塘”。村前的农田地面较高,每当水田有水时,水会流入这4个水塘里,村里人说这是“四水归塘”的风水格局——天旱的时候水不会枯,雨季的时候水也不会淹村子。
村口的路边一前一后长着两棵古老的果树,一棵是龙眼树,一棵是杨桃树,它们都有好几百岁了。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官堂村整条村都被荔枝古树、鱼塘包围,其中还有一处文化景点井仔园(即黑叶荔枝古树园)。这是由立村始祖元什太公栽种于村北面的36棵黑叶荔枝古树,至今已有700多年,目前幸存的只有6棵,每年仍继续挂果。
官堂村的古迹不只古老的果树,还有北帝庙、文昌阁、元什梁公祠,从立村建造至今,同样有700多年历史。村里的大口井(又名美女井),700多年来从不干枯,井水冬暖夏凉,随季节变化而变色。
历史上的官堂村,人才辈出。该村明清年代举人、进士众多,更有五子六仕远近驰名单飞雪,朝庭命官不少,最负盛名的有北京堂务府的梁光国。民国时期、近现代,官堂村的文化名人也层出不穷。
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官堂村的文化古迹中,有一项“活文物”,那就是官堂博文粤剧团。它的前身是官堂八音队、官堂音乐社,成立于1952年,在开平数十个民间曲艺社团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并且延传至今,广受赞誉。
在美丽马冈乡村旅游节暨马冈美食嘉年华第四季活动举办期间,官堂博文粤剧团在村中摆台演出,他们的表演得到众多游客点赞。
文化回归
重铸官堂村“精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梁成恩,文化强民族强内伊组特,报告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在官堂村出生长大的开平市文化馆办公室主任梁锦明告诉记者,文物的保护、文化的传承,从国家层面来说,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基础。对于官堂村来说,保护好文物,挖掘和弘扬该村的建筑文化、宗族文化、乡村文化,让梁氏宗族文明得以生生不息地传承,重铸该村的“精魂”,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记者了解到,开平市古村落众多,有文物古迹和文化气息凝重的不少,官堂村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宇文成龙。由于历史原因,官堂村文明曾遭毁坏,多年来,该村对文物、文化的保护和挖掘也不够。可喜的是,各方开始了对官堂村“文化回归”的努力。
近年来,开平市政府和马冈镇政府、开平市文广新局对官堂村文化建设给予大力支持,该村被列入马冈镇文化旅游景点,文物古迹向游人开放参观。
同时,该村各种文化设施建设得到完善,古树公园、舞台、篮球场、户外健身场、文化室、图书室等一应俱全,其中文化室和图书室藏有1500多册图书,成为马冈镇3个文化室示范点之一。官堂村的“文化回归”之路,还得到了该村乡贤达人的全力支持。罗秀春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乡贤、企业家、村民纷纷捐款,筹集了数百万元用于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并且对村内各大文物古迹进行了修缮。当前,官堂村文物古迹正在积极申报开平市文物保护单位,该村正计划申报省级文明村。
官堂村
正怀揣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春天郭竹学。
文/图伍安平
编辑:敖转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