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御敌,鞠躬尽瘁——孙寒冰和他的《文摘》-长沙红色力量
1940年5月27日,日寇27架飞机突袭北碚,炸死炸伤我人民群众200余人。当日下午2时许,孙寒冰的住所和《文摘》编辑部被炸,孙寒冰罹难身亡,年仅37岁。
孙寒冰不幸逝世,复旦大学举行了大规模的追悼会,全国各地的文化名士纷纷发表文章,悼唁孙寒冰。夏衍在桂林《救亡日报》上发表了《又失去了一个说真话的人》一文,他写道:“孙寒冰先生的死,我的感觉好像在喧嚣叫嚷的杂音里面,突然少去了一个洪亮壮大的声音,在全中国向往真理、喜欢讲真话、听真话的人,是一个无可补偿的损失。”郭沫若也为孙寒冰写了一首悼诗:“战时文摘传范世琪,大笔信如椽;磊落如肝胆,鼓吹动地天;成仁何所怨,遗留正无边;黄桷春风至,桃花正灿然。”孙寒冰一生虽短暂,但却有耀眼的光芒邱小冬。
孙寒冰1903年生于江苏一户小商人家庭。1923年秋,与许多同时代的优秀年轻人一起,孙寒冰赴美国留学。从华盛顿州立大学到哈佛大学,从研修经济学到自学政治学,他志在寻找一条适合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发展道路。因此他从不问哪门哪派,只要是有学识的人他就结交,只要是有价值的书他就购买。1927年,孙寒冰回国,回到母校复旦任政治系教授。
孙寒冰回国时恰逢1927年的“四·一二”事件左崴崴,白色恐怖笼罩上海。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下,教授政治经济学课程是很不容易的,但他坚信自己的六字格言——民主、进步、救国——名典在线神算,这就是他在授课中始终坚持的信念。但是随着教授生涯的深入,孙寒冰逐渐意识到即使自己日夜不辍的教课,能学习到新思想新文化的人依旧是少数,自己必须找到一个更快速更广泛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方式。
1929年刘峻琳,孙寒冰与同是复旦大学教授的伍蠡甫、章益等一起创办了黎明书局,旨在及时介绍当时最新的世界名著、涤新国人思想。孙寒冰担任总编辑叶钦达,负责比较重要的书稿;伍蠡甫担任副总编辑,负责文学方面的书稿。书局初设在成都南路桃源坊9号,经过一年的磨合、沉淀,逐渐走上正轨林娜荣,在社科界颇具影响。
1937年1月1日杨公忌,由复旦大学编辑出版、黎明书局发行的中国第一本《文摘》问世,由孙寒冰亲自担任主编,刊登国内外各种杂志、文章的精华摘录。甫一出版水北天南,销售一空布加迪威航图片。抗日战争爆发后,孙寒冰明确提出《文摘》的任务,就是宣传“中国必胜日本必败”,并收集各种材料来证明这个论点,以树立国人抗战的信心。
一天,孙寒冰在阅读英文《亚西亚》月刊时麻见隆一,发现了斯诺访问延安的第一篇报道《毛泽东自传》,如获至宝。他便让学生汪衡译出全文,然后自己再逐字逐句地推敲、修改,又拿着稿子亲自到南京去见他的大学老师、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邵力子,请他核批——这下把邵力子难住了古方眼宝。邵暗自思量——如果刊登出来,蒋介石肯定要恼火的,自己的麻烦肯定少不了;但是自己毕竟是中共的发起人之一,与毛泽东有过不少交往、去年还收到过毛泽东的亲笔信。当前正是国共合作好时机,如果把《毛泽东自传》刊登出来,对于帮助人民了解共产党和毛泽东是很有好处的。最终,邵力子做出了一个获得历史肯定的决定——他在原稿上亲笔批“准予发表”四个大字山野男医,并署上了自己的名。当时优宅网,国民党政府严密封锁解放区的消息,白区的人民很难了解解放区的实际情况,很多人对毛泽东的了解仅限于知其名西征梦。《毛泽东自传》中文版,从1937年8月1日起在《文摘》月刊和《文摘战时旬刊》分7期连载,引起巨大轰动。孙寒冰及时将全文汇集,增加了《毛泽东论中日战争》、《毛泽东夫人贺子珍小传》、《斯诺眼里的毛泽东》等三篇附录,还影印了毛泽东关于抗日战争的题词、毛泽东有关的照片以及八路军战士活动的照片数十帧,由黎明书局于1937年11月1日出版,并在《文摘战时旬刊》第5期刊登广告称:“本书是毛泽东先生亲自向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氏口述生平事迹的忠实记录,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文献铁拳对钢拳。”此书一出,不胫而走,震动了整个蒋管区,一版再版,正式发行量达六七十万册。钱景峰1937年11月8日,《文摘战时旬刊》又连载了斯诺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并于1938年1月1日结集出版。
孙寒冰常说:“文人上不得前线杀敌,办一个刊物来向日寇作战。”黎明书局和《文摘》就是他的武器,无形却有力地刺向敌人的心脏江新资讯网。










长按识别二维码,感谢关注本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