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天阔【嘉德春拍】聚焦: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二)-艺狐在线

巩天阔

中国嘉德2017春季拍卖会将于6月16日至18日预展,19日至23日举槌,展拍地点均为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本次拍卖的中国书画部分,将推出11个专场,1500余件精品力作。
面对如此精彩纷呈、琳琅大观的拍品,如何才能找到我们心仪的作品呢?Don't worry,我们以专场为单位对拍品进行了梳理,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分十日陆续发布,带您全面、系统地领略本季拍卖的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今天将为您导览“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专场之二。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浏览相应专场电子图录。
拍 卖 时 间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6月19日晚上 6:30 北厅

对于“大观”一直以来的“大家”专题,此季以“吞吐大荒--徐悲鸿的万千气象”为题呈现九件包括人物、喜鹊、奔马、雄鸡、松鹰、猫石、水牛等各类题材在内,展现徐悲鸿各种题材驾驭能力的扛鼎之作,全面呈现了一代宗师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的踌躇满志、任重道远与壮心不已。徐悲鸿作为艺术大师的全面成就不仅体现在艺术旨趣上,还在于他开阔的胸襟和对于人才的提携。作为二十世纪现代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开拓者,其历任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他为教育事业所付出的努力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为二十世纪中国美术事业立下赫赫功勋。


Lot 682
徐悲鸿喜气
戊寅(1938年)作
上款:“沧海先生”、“国豪夫人”即徐悲鸿星洲挚友曾沧海、吕国豪贤伉俪。徐悲鸿在1939年抵达星洲,居停期间,为曾氏夫妇作画甚多,包括为彼等作油画造像。此件本为徐氏意满随身自存之作,为感谢曾氏夫妇襄助自己星洲画展,故再题一则相赠之。
出版:《香港佳士得廿周年中国古代及近现代画精选》,第74页,香港佳士得,2006年版。
63×96 cm
RMB: 8,000,000-12,000,000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
徐悲鸿一生在其不同阶段的重要时期,曾六到星洲,为抗日筹款振臂高呼,大型义卖空前盛举在南洋成为传奇佳话。1939年,徐悲鸿携带千余幅精品抵达星洲举办展览,反响极为强烈。这次展览为南洋华人社会各界带来了极大的震荡和鼓舞。居停期间,徐悲鸿与星洲政商、艺文各界名流交往颇多,结下深厚的私人情谊与广泛的社会交往。他的人物交往谱系中包含“橡胶大王”、华侨银行创行总经理陈延谦、华侨银行行长李俊承、星洲名媛珍妮、挚友黄孟圭、黄曼士等,曾沧海、吕国豪夫妇也是其座中嘉宾。他们屡屡出手襄助徐悲鸿的画展,收藏了徐悲鸿精心制作的多幅珍贵作品,还有为伉俪二人创制的巨幅双人油画肖像。 2001年“徐悲鸿大师星洲画作归国”专场现身北京拍场,推出的二十五件精品力作,即来自于曾沧海、吕国豪夫妇。回顾此时局势,丁丑军兴,战事严峻,内忧外患,徐悲鸿与南洋诸贤无不为祖国焦心担忧,郁郁难欢,《喜气》的出现如春风拂面,一浇心中块垒。同时对于他在星洲的“非常之遇”,对曾沧海、吕国豪夫妇饱含钦佩、砥励之情。

Lot 687
徐悲鸿乾坤峥嵘
丙子(1936年)作
上款人:“芸樵先生”即许云樵(1905-1981年),新加坡著名南洋学家,原名许钰,江苏吴县人。1931年到南洋。历任《星洲日报》编辑、《南洋学报》主编。1957-1961年出任新加坡南洋大学南洋学副教授。1961年创办东南亚研究所并任所长。1970年南洋大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其代表作为《南洋史》、《北大年史》。许云樵与韩槐准为知己好友,时常与郁达夫、徐悲鸿、刘海粟等好友相聚于韩宅“愚趣园”。本幅作于1936年,后于南洋题赠许云樵。
130.5×77.5 cm
RMB: 16,000,000-22,000,000
上世纪三十年代,新加坡“愚趣园”是文人雅士集中的地方。徐悲鸿与许云樵相友善,相交多年,时相过从,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在艺术上互为知己。以1936年所作巨幅《乾坤峥嵘》相赠,倾力之作只为博君一笑,映照出风雨名士间的一片赤忱,万里情牵。本幅《乾坤峥嵘》便是徐悲鸿动物画中颇具代表性的精品佳作。鹰乃苍穹主宰,睥睨万物,博击长空,乃天地间强悍之物种。古松为天地间长寿之树种,苍鹰为天地间强悍之物种,二者皆具霸气,亦皆具美德。画中以杜甫《画鹘行》中“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乾坤空峥嵘,粉墨且萧瑟”之句为题,抒发了画家忧时爱国、嫉恶如仇的情绪。观《乾坤峥嵘》,感受悲鸿先生在艺术界的寥廓胸襟,以及在艺术求索上的峻极至德,真人如其画,画应其人。
Lot 688
徐悲鸿蜀妇汲水图
乙亥(1935年)作
说明:本幅原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新四军干部朱良于重庆购得。朱良192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抗战爆发后参加新四军。1949年跟随部队到重庆。解放后进入经管部门,27岁便担任重庆粮食局副局长。朱良醉心艺术,与书画收藏界往来频繁。其参军前即亲见徐悲鸿作画,其收藏中包括本场Lot693傅抱石《苦瓜诗意》和曾创下徐悲鸿作品纪录的《巴人汲水图》。
66×115 cm
RMB: 12,000,000-18,000,000
《蜀妇汲水图》为徐悲鸿三十年代“别开生面”的人物画代表作品。徐悲鸿在重庆期间创作《巴人汲水图》并举办画展,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印度驻华公使十分重视这幅画,希望以重金购得,徐悲鸿重画一张《巴人汲水图》卖给印度公使,后来辗转被新四军干部朱良收藏。《巴人汲水图》于2010年刷新徐悲鸿作品成交纪录,最终成交价1.7亿元。朱良1949年跟随部队到重庆,27岁便担任重庆粮食局副局长,后一直在重庆经管部门担任要职,晚年病重居京治疗,现藏家雪中送炭以解医药之急。朱良十分感激,亦以其珍藏多年的徐悲鸿《蜀妇汲水图》与傅抱石《石涛诗意》作为报答。并托付现藏家将《巴人汲水图》送至拍场以待资金后援。1935年年初,徐悲鸿营救好友田汉,拒绝为蒋委员长画像,此时家庭问题有种种不谅与苦痛。6月初,徐悲鸿与成都市市长余中英游乐山,乌尤寺、凌云寺等,又同余中英、戴季陶等游峨嵋数日。后方川民负荷着沉重的苛捐杂税和徭役。历经坎坷的劳动人民,残酷的现实生活, 激起徐悲鸿满腔的忧愤和激情,拿起画笔,直面苦难的人生。此际正值全欧巡展归来,苏联的展览令其视野更为开阔低垂,向关注现实主义,关心苍生疾苦又迈进一步。

Lot 683
徐悲鸿跃进
1944年作
本幅吴曾善(1890-1966)题:此是君家千里驹。
观悲鸿画马,为良倩、华儿题记。丙戌(1946年)九秋,小钝斋主吴曾善。
吴曾善题签:徐悲鸿画马神品。吴曾善为冀良吾倩题签。钤印:慈堪、吴郡趣叟
104×61 cm
RMB: 5,000,000-8,000,000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
1944年,49岁的徐悲鸿身居重庆,于中央大学任教,此时的他已举办多次画展,并开始筹备中国美术学院。这一年抗战已进入尾声,正是胜利前夕。而他的个人生活也有了新的起点。1944年,徐悲鸿与廖静文正式结婚,找到良人相伴,慢慢走出过去家庭生活的痛苦和阴影。这一时期正是徐悲鸿思想和生活变化最大,艺术最成熟,笔下意象最富寓意的时候,一切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画面以经典的对角构图绘一双千里良驹,白马作回顾凝望态,枣红大马作昂首嘶鸣态,前后呼应,步履劲健,吴郁生乃清光绪丁丑翰林,任军机大臣。小钝斋主吴曾善乃吴郁生之侄,亦工书画,精于鉴赏。此件为吴家作为传家之宝,题赠良倩、华儿。在吴家具有特殊意义,意寓“千里神驹”,驰骋千里,腾跃四海八荒,气势宏伟至极。

Lot 684
徐悲鸿奔马
1950年作
说明:捷克军事专家弗兰缇塞克·诺瓦克旧藏。Frantisek Novak(1918-2003),将军曾于1953年作为中立国委员会官员被派往朝鲜战场。在十二个月的任期中,他曾多次与其它军事专家游历中国。此画系1953年底由中国政府作为官方礼物赠与将军。
61.5×99 cm
RMB: 3,000,000-5,000,000
作为中立国委员会官员,捷克军事专家弗兰缇塞克·诺瓦克Frantisek Novak(1918-2003)将军1953被派驻朝鲜战场。在十二个月的任期中,他曾多次与其它军事专家游历中国,倾慕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奔马》创作于1950年8月。本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不久这里就成为了东西两大阵营对抗的前沿。本年4月1日,中央美术学院正式成立,由徐悲鸿担任院长。10月25日,中国人民组成志愿军,为保卫祖国安全、援助朝鲜人民抵抗美国侵略进行抗美援朝战争,这场战争奠定了今天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在出征之前,新中国美术最高学府掌门人徐悲鸿绘制了这件意寓“一马平川”的《奔马》图。1953年底,这件有特殊含义的《奔马》图由中国政府作为官方礼物赠予诺瓦克将军,以表彰将军在朝鲜战场军事调停上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款题“人民的毛主席”,表达徐悲鸿对领袖的无限敬意。徐悲鸿自1949年起开始构思《毛主席在人民中》,旷日持久,听取多方意见。而“奔马”是另一种题材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寄予无限敬仰与希望。
1939年,傅抱石和家人经辗转流徙,由四川綦江抵达重庆,定居于歌乐山金刚坡下。从1938年至1946年,傅抱石在此居住了八年。这一时期,画家以超常的勤奋和无限的热情,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以前无古人的“抱石皴”令画坛为之一振。至今人们还在惊叹于金刚坡时期的傅抱石何以在极短的时间迅速完成了风格的定型。人们普遍相信,对传统的潜心研究和对巴山渝水的感悟,导致傅抱石绘画创作的成熟,逐渐进入艺术的勃发期。此番“大观”专场中的“雾锁金刚”多幅傅抱石“金刚坡”时期佳制,构成独特的“傅家山水”非凡的写生和造境能力。

744
傅抱石 早随烟月上瞿塘
立轴 设色纸本
甲申(1944年)作
傅抱石自题签:早随烟月上瞿塘。丁亥(1947年)抱石署。钤印:傅
185×60cm
RMB: 30,000,000-40,000,000
“横江阁外数帆樯,立尽西风鬓渐霜。只有乡心不东去,早随烟月上瞿塘。”这是清初文人吕潜(1621-1706)所作七绝《江望》曾得清初文坛领袖王士祯(1634-1711)赞誉,流传甚广。《江望》得到无数文人墨客广泛的认同,也引起了许多游子强烈的共鸣。1938年4月,傅抱石奔赴武汉,跟随郭沬若(1892-1978)及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往来于株洲、衡阳、桂林等地,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战宣传之中。于重庆重返教席后,尤其是1942年壬午画展后,因为关注明末清初美术史研究,傅抱石喜欢选取以石涛所中心的明清交替之际的人物故事和诗词为题材,不断付诸图像化,希企通过向山水画中注入某种情节、某种情感的方式,保存着浓厚的史味和诗意,给程式化的传统山水画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吕潜《江望》的创作,傅抱石心摩手追,实现了与吕潜心灵上的时空对话。
《早随烟月上瞿塘》是傅抱石的一件平生力作,与《夏山图》、《万竿烟雨》、《潇潇暮雨》一起构成了傅家山水风格成熟的完整序列,见证了其山水画革新的重要成果,价值自不待言。在完成后的数年间,《早随烟月上瞿塘》一直被留在傅抱石的书斋中。1947年夏,傅抱石开始筹备秋天在上海南京东路慈淑大楼中国艺苑的个人画展,《早随烟月上瞿塘》经由南京裱画名店“渊海阁”精心装池,并亲自题签署名,可见珍视。
1950年代初期,他时常选择精品旧作赠予若干重要的党政官员,绘画自然承载起联络情感、交游酬酢的作用,可见其因人因事之重视程度。俗云:应酬看对象。1951年4月,傅抱石拣选佳作《早随烟月上瞿塘》呈送上款人,全力以赴,展示一手绝活,并在补题中特地拈出:“口口口口即乞教正。辛卯清明,白下补记,抱石”,以期赢得知音的共鸣。这里,恭敬之心,跃然纸上。无疑,《早随烟月上瞿塘》便见证了傅抱石与上款人浓浓的友谊,也成就了中国书画鉴藏史上的一段佳话。

Lot 692
傅抱石松山行旅
丁亥(1947年)作
说明: 此幅为王苏宇旧藏。王苏宇(1890-1955),江苏南京人,早年留学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德国梯平根医科大学,获双博士学位。系民国名医。喜爱书法,篆刻,能写一手好字。抗战前就与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胡小石、于右任、吕风子、等交往甚深。尤其与徐、傅、胡家,几乎都是私家医生,同时也收藏了不少他们的书画。
104.5×60.5 cm
RMB: 8,000,000-12,000,000
1946年春天,内迁重庆的机关、学校逐步回迁,傅抱石一家也随中央大学由渝返宁,继续于中央大学艺术系执教。他在玄武湖畔傅厚岗六号建起一幢三层楼房,由“金刚坡下山斋”转至“金陵讲舍”,结束漂泊客居的生活,终于安定下来,傅抱石和家人一同重新开启人生中最为快意放松的时期。环境和心态的改变,使画家得以潜心于艺术创作与教学研究之中,《万竿烟雨》、《丽人行》等代表作均出于此间,《明清之际的中国画》及他最珍视的《石涛上人年谱》也在这段时间问世。沉积十年,理论与艺术实践都达到了高峰时期,绘画已形成日臻完善的艺术体系。这段时间正是傅抱石对于其金刚坡下时期的归纳总结,也是两地与两个艺术时期间重要的承接点。《松山行旅》尺幅达到近6平尺,在傅抱石作品中可谓丰满。此幅为王苏宇旧藏。王苏宇(1890-1955),江苏南京人,早年留学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德国梯平根医科大学,获双博士学位。系民国名医。喜爱书法,篆刻,能写一手好字。抗战前就与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胡小石、于右任、吕风子、等交往甚深。尤其与徐、傅、胡家,几乎都是私家医生,同时也收藏了不少他们的书画。

Lot 693
傅抱石苦瓜诗意
壬午(1942年)作
傅抱石自题签:苦瓜诗意。抱石自题。钤印:抱石
说明:本幅原为上世纪50年代初新四军干部朱良于重庆购得。朱良192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抗战爆发后参加新四军。1949年跟随部队到重庆。解放后进入经管部门,27岁便担任重庆粮食局副局长。朱良醉心艺术,与书画收藏界往来频仍。其参军前即亲见徐悲鸿作画,收藏中包括本场Lot668《蜀妇汲水》和曾创下徐悲鸿作品纪录的《巴人汲水图》。
著录:
《重庆画展自序》,1942年。见载于:
1.《傅抱石美术文集》第462-463页,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2.《傅抱石大典》第72-73页,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版。
3.《江山多娇——南京博物院藏傅抱石绘画精品集》P17,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展览:“壬午重庆画展”,1942年。
75×31 cm
RMB: 5,000,000-6,000,000
1942年10月10日,傅抱石的“壬午个展”在重庆夫子池励志社开幕。展览由中国文艺社、中华全国美术会主办,历时三天,展出作品一百件,十之六七为在重庆西郊金刚坡下所作。“壬午重庆画展”获得空前成功,也标志着傅抱石的主要精力由美术史转移到绘画创作中来。从此开始他精品倍出且最具风格化的“金刚坡时期”。在《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傅抱石写出创作这件作品的初衷:三月间在中大,有一天宗白华先生到艺术系来,送拙著《大涤子题画诗跋校补》还我,当时他指出这一首,说:“太好了,我最喜欢,你把它画出来吧!”我说:“我也喜欢此诗,将来准备试一试。”第三天,我乘滑竿到柏溪分校去上课,从大竹岭过了嘉陵江,沿着江边迤逦起伏的小冈峦前进,距柏溪不远了,忽见巍然块石,蹲立江滨,向前望去,薄雾冥茫,远山隐如屏障。我想:若把这块石作中心,画一人危坐向远山眺视,下半作水景,不就是“苦瓜诗意”吗?高兴!高兴!回家后,即忙如法炮制,下午四时许便题印完了,钉在壁上反复的看,总觉还没有充分表达那诗的意味,尤其是第一句。隔了几天,乃不取水景,而取深邃的山谷,技法上稍稍注意石涛的样式,再作一幅,结果我虽还不十分满意,倒比用江水作背景的好,于是决定用它,这就是展品中的一幅。
《石涛诗意》的原藏家朱良自解放后一直在重庆经管部门担任要职,27岁便担任重庆粮食局副局长。其醉心艺术,与蜀中书画收藏界往来频仍。本幅为朱良五十年代时收藏,怀抱珍藏终生的信念,一直保留在身边。

Lot 660
傅抱石重岩赏泉
说明:“蒨英女士”即张蒨英。张蒨英与夫婿费成武,均为徐悲鸿弟子。1946年,二人在徐悲鸿安排下保送赴英国深造。旅居英国57年,传播传统文化,享誉英国艺坛逾半个世纪。
出版:《艺为人生·1928-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美术专业学生文献集》(上),第134页,故宫出版社,2016年版。
50× 57.5cm
RMB: 3,000,000-5,000,000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
张蒨英与夫婿费成武,均为徐悲鸿嫡传弟子,受到器重颇多。1946年,二人在徐悲鸿安排下保送赴英国深造。旅居英国57年,以中国水墨画享誉英国艺坛。张蒨英于1936年1月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该科女生不多,她与同科的孙多慈的关系密切,深受徐悲鸿的器重和喜爱。1942年10月,徐悲鸿受教育部长朱家骅之请,在重庆盘溪筹办研究院性质的中国美术学院,他的重要学生包括吴作人、张安治、费成武、黄养辉、孙宗慰、张蒨英等均被聘为副研究员。这个由中英文教基金会出资的机构,还附有向英国输送留学生的计划。张蒨英在1946年获得“游欧”名额,除却她在画艺上的才华,还因她四年间为该机构所做的诸多实际工作。她得到徐悲鸿的偏爱,为其作《十二生肖册》、《落花人独立》等重要作品。于右任于1945年为她与夫婿费成武题“雾明楼”为斋号。2006年秋季,“雾明楼”珍藏在香港拍卖引起轰动,其人物交往谱系首度公开,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张书旂、于右任、陈树人、吴稚晖、庞熏琹、谢稚柳、陈之佛、林风眠等均有佳作相赠。本幅《重岩赏泉》赠于1946年,“游欧”之行起程在即,傅抱石拿出数年前创作的《重岩赏泉》相赠,以壮行色。不愿草率动笔应付塞责,故自出所藏赠予友人,体现出傅抱石的严谨,以及对此作的惬意自满。

Lot 694
傅抱石云山高士图
甲申(1944年)作
91×60.5 cm
RMB: 8,000,000-12,000,000
1944年,时傅抱石任教于重庆中央大学,一家安顿在金刚坡下,与夫人时慧结褵已十五年,次女益璇刚诞生数月。本幅取全景式构图,红衣高士悠游于山峦层迭起伏的云山松风之中,抬头观望蜀山的烟云缭绕。诗意的风景抒发出对时代与人生际遇的感叹。画面极有气势,近景古松荫蔽,远处山峦峻峰巍峨若隐若现。在画法上,山体以破笔散锋的“抱石皴”快速写成,以笔尖、笔肚、笔根去勾勒皴染,呈现出险峻、峭拔的特征;用墨酣畅淋漓,湿气氤氲;赭色渲染山体,薄染几笔花青,重以情态,不同的块面组合与墨色水气的交融传达出巴蜀山水苍茫厚重的特质,充满天真情韵。高士一袭红衣,神态悠然,在其笔下亦甚为少见。实乃傅抱石风格成熟期的山水佳构。可见作者对蜀郡山川深厚的感情,只能意会,而不能言喻。这一时期的作品以“小幅”居多。本幅有逾五个平尺的尺幅,对于收藏来说有着相对特殊的意义。
此季我们亦特别以“字里大观”为题,将书法在大观夜场集结呈现,如梁启超《致周希哲函》卷、《悼亡妻李夫人》卷、汪兆铭《双照楼诗词稿》、齐白石《篆书四言联》、沈曾植绝笔《行书七言联》大对、张大千《行书十一言长联》等等,均为稀见之作。

Lot 652
梁启超致周希哲函
说明:周希哲(?-1938),梁启超长女梁思顺之夫,外交官,马来西亚华侨,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法博士。曾任驻菲律宾、加拿大总领事。梁启超的得意门生。
19×111 cm
RMB: 900,000-1,600,000
USD: 130,400-231,900
举世公认,梁启超是位思想家、教育家、人文学者,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改革的先驱。如果说他也曾做过“实业梦”,怕是没有人肯相信。但他确实做过这样的“梦”,最近发现一封他写给女婿周希哲的信,可以提供一点点旁证。
此信看上去是个长卷,与梁启超通常所用信纸略有不同;信的书写格式也很随意,只在信的末尾提到希哲,抬头却很突兀,没有按照习惯先写称呼,然后另起一行,进入正文,而是直接表示“有一事”,请“弟”相机而动。
信的末尾,有“任公”签名,并注明时间为“十一月三日”,但并未注明年份。这在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信中很常见,不足为奇。惟信中提到令娴来信,叮嘱他“招待新闻大王”一事。查《梁启超年谱长编》,民国十年(1921)十一二月间,梁启超在致蒋百里、张东荪、舒新城的信中,恰恰提到了不久前“一晤新闻大王”,由此可知,此信写于民国十年(1921)。这时,周希哲已从缅甸转调菲律宾,担任马尼拉总领事。
信中所述,欲与美国合资发展中国钢铁工业一事,便是我所谓“梁启超的实业梦”了。富国强兵是他那一代人的理想,他的维新变法事业也少不了经济的支持。当年流亡日本,他就经营过广智书局。民国初年,著名企业家范旭东在天津创办久大精盐公司,梁启超不仅自己认股三千,还动员二弟梁启勋、女婿周希哲认股,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他的“实业梦”已“蓄志经营多年”,而支持他做这个梦的,却是朋辈中这些有实力的企业家和金融家,譬如他在信中提到的刘厚生、王摶沙、丁在君诸人。朋辈手中所掌握的这些资源,激发了梁启超要在实业上有一番作为的灵感。于是,他希望女婿周希哲相机游说一个叫伍德的美国人,请他出面在美国企业界寻找适当的合作者。
梁启超希望希哲辞去外交官这个鸡肋,去实业界另谋发展。特别是在北洋政府垮台之后,他既面临去留问题,梁启超再次劝他下海经商,而且很希望借助自己的人脉关系,给女婿铺一条路。可惜时不我待,由于梁启超突然病逝,此后,周希哲脚下的路,也只有靠他自己去走了。

Lot 653
梁启超告李夫人墓文
1925年作
说明:梁启超致梁思顺《告李夫人墓文》。梁思顺(1893-1966),字令娴,诗词研究专家,生于广东新会,毕业于日本女子师范学校,梁启超长女,外交官周希哲夫人,曾师事麦孟华,有《艺蘅馆词选》五卷。
著录:
《亡妻李夫人葬毕告墓文》著录于丁文江、赵丰田编著的《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
1.梁启超《与思顺、思成、思永、思庄书》,1925年9月29日;
2.梁启超《亡妻李夫人葬毕告墓文》,《清华文艺》第二号,1925年10月;
3.张玲霞《清华校园文化与现代文学》,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
4.张德玉《百年婚恋(4)》,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年;
5.夏晓虹《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6.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中华书局,2006年;
7.夏晓虹《阅读梁启超》,三联书店,2006年;
8.吴荔明《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9.解玺璋《梁启超传》,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年;
10.夏晓虹《梁启超:在政治与学术之间》,东方出版社,2014年;
11.陈钦《北洋大时代:大师们的理想国》,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
24×251 cm
RMB: 2,200,000-3,200,000
梁启超的夫人李端蕙(蕙仙)1924年9月13日病逝,次年10月3日下葬于香山卧佛寺东边的梁家墓园。梁启超率时在国内的五位子女并第二夫人王桂荃以及亲友一百五六十人,于上午七点半起,在墓前举行了庄重的葬礼。仪式中一项重要的节目,即是由梁启超宣读祭文。这篇随后以《亡妻李夫人葬毕告墓文》为题发表的梁作,被其自许为“我一生好文章之一”。这篇经过梁启超反复“吟哦改削”的祭文,明显是作为“传世之文”经营的。梁启超在向子女解释为何哀辞延至一年后才成稿时说:“情感之文极难工,非到情感剧烈到沸点时,不能表现他(文章)的生命,但到沸点时又往往不能作文。”梁启超1925年6、7月间热心于白话词创作的尝试。在此期间与胡适频密的交流。梁启超再把新式标点与分行过段的现代诗歌形式特征,扩展、带入古老的文体——祭文,从而改变了其文类属性。《清华文艺》因此明确地在“诗歌”栏刊出了《亡妻李夫人葬毕告墓文》,这当然是秉承了任公先生的意愿。于此,我们也真切地见识到情感打破文体边界的伟力。字斟句酌、涵泳吟哦,熔铸了梁启超诸多心血与情感的《亡妻李夫人葬毕告墓文》,作为传世之作,无疑会感动一代代后人。

Lot 654
汪兆铭双照楼诗词稿
说明:册页两册97开194页,诗文稿150篇。
出版:
《the pavilion of marital harmony(颉颃楼藏品集)》,第130页,Baur东方美术馆(瑞士日内瓦),2002年。
著录:
《双照楼诗词稿》单行本自民国以来便有刊本,此本曾仲鸣本为后来诸本的母本:
1.曾仲鸣刊本,民信公司,1930年版;
2.日本黑根祥作校勘本,1941年版;
3.中华日报社刊本,1941年版;
4.陈群泽存书库刊本,1942年版;
5.“汪主席遗训编纂委员会”刊本,1945年版。
6.余英时、叶嘉莹作序,汪梦川注释本,天地图书,2012年版。
26×17 cm每幅)
RMB: 5,000,000-6,000,000 (97)
汪兆铭一生心系国事,在文学上雅有天才。其少年时即以刺杀摄政王一案名动天下,留下脍炙人口的“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之句。1912年加入民初最大的革命文人组织“南社”,高举革命旗帜:“革命党人之所以能勇于赴义,一往无前,百折而不挠者,恃此革命文学以感动也。”陈寅恪、钱钟书、余英时、叶嘉莹等都盛赞其诗才。汪氏诗词在民国时期一度广为流传,例如鲁迅杂文《诗和豫言》即曾引过汪氏译诗,陈毅《梅岭三章》“此头须向国门悬”之句更直接取自汪诗。
《双照楼诗词稿》之《小休集》乃汪氏整理辑录十四岁时(1896年)至最后纪年民国十二年(1923)的一百三十余首诗词。民国十九年(1930)由其秘书曾仲鸣组织刊行,成为后世研究汪兆铭心路历程的重要母本。《诗词稿》两册、九十余开原稿,在曾氏后人手中珍藏多年。其时空纵横三十余年,足迹踏遍欧洲、美洲、西伯利亚,于政坛风云起伏、天涯羁旅、季节物侯均有涉笔感怀。胡适说汪精卫有“烈士”情结。他的诗基本写在“小休”时间,他的亲密伴侣是曾仲鸣、方君璧。那里既有他奔走国事的满腔慷慨激昂,又有他的另一重所在:“与革命宣传无涉,不欲出而问世,然其胸次之涵养与性情之流露,令读者往往爱不忍释。叶嘉莹认为“汪精卫在本质上应该是一位诗人,不幸这位诗人一开始便走上“烈士”的道路,因而终生陷进了权力的世界。”而《小休集》便是把推他搬回诗的世界。
Lot 648
齐白石篆书四言联
丁丑(1937年)作
释文:阳春有脚,天马无羁。
杨善深(1913-2004)题签:齐白石书联。善深题千。钤印:杨氏善深
著录:《齐白石双谱》,第589页,集古斋有限公司,1999年版。
出版:
1.《齐白石全集.第九卷》图94,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2.《齐白石的书法艺术》第78页,湖南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
来源:中国嘉德1995年秋拍《杨永德藏齐白石书画》,第219号。
92×27.5 cm(每幅)
RMB: 800,000-1,200,000 (2)
齐白石书法受清末潮流影响,以碑派为根基,于《天发神谶碑》、《祀三公山碑》、李邕《麓山寺碑》、《云摩将军碑》用功最深。其篆书独树一帜,介于篆隶之间,充分显示出内在能力与大气磅礴,老辣厚重与稚气天真。观此四言联,单字多作方形,横平竖直,端正稳重,整体平正而不呆板,富有变化。从墨色的变化上看笔墨的轻重变化有规律,即线条总体粗细均匀。白石老人作篆书笔画喜简,不喜繁复,其耐人品味之处在于用笔线条本身的老笨厚重,如铁杵圆抡,有裹铁直指之气概。1926至1936年,齐白石应聘任教于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1937年自加两岁,是年起自称七十七岁。本年丁丑军兴,战事纷乱,齐白石辞去艺术学院和京华艺专教职,闭门家居。此联也用意在于内心对于自由平和生活的向往。
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内立着一块石头,上刻四个字“天马无羁”,字体即拓自齐白石1937年74岁时所作“阳春有脚,天马无羁”,并被选入《清华大学碑碣匾额拓片集》。“无羁”出自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惟性所宅,直取弗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天马”在古文献中则是星辰的名字。意谡才高艺大,天马行空。
Lot 649
莫友芝篆书七言联
庚午(1870年)作
释文:其文有经术者贵,于山见嵩华之高。
说明:
1.“清卿二兄”即吴大徵(1835-1902),江苏吴县(苏州)人。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年号愙斋。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历任编修、河北道、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等职。光绪十二年(1886年)擢广东巡抚。光绪十三年八月,署河南山东河道总督。 光绪十八年授湖南巡抚。中日甲午战争起,他率湘军出关收复海城。一生喜爱金石,并工诗文书画。精鉴别,喜收藏。吴湖帆为其孙。
2.吴湖帆鉴藏。
127×29 cm(每幅)
RMB: 180,000-280,000 (2)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号郘亭,又号紫泉、眲叟,贵州独山人。于金石版本目录学、训话学、声韵学、经学、史学均有很深造诣。家世传业,通文字训诂之学,与遵义郑珍并称“西南巨儒”。其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客居曾国藩幕府,二人同年, 一生交谊非同寻常。代曾氏收购江南遗书,后又为曾国藩督领江南官书局,担任校勘经史之职。这一时期,他潜心于版本目录学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莫友芝爱好书艺,喜交结同好,同时期的著名书家与莫氏结缘者几近过半,何绍基、杨岘、杨沂孙、吴大澂、张裕钊等均有记载。同时与在京的翁同龢、潘祖荫等仍时常翰墨往还。邓传密(邓石如之子)、包诚(包世臣之子)、吴云、俞樾、沈树镛、 顾文彬等均是他的座上宾。 其学识水平与书学见解还常常散见于跋语中, 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书法与金石研究水平,更是一幅幅生动的时代书法交游图。吴大澄从游于俞樾、莫友芝、杨沂孙等前辈学人,对其治学、書法等方面具有全方位的启迪。

Lot 646
沈曾植行书七言联
释文:岑碣熊铭入甄选,金砂绣段助裁纰。
说明:
1.沈曾植绝笔。作于1922年11月20日的午后,数小时后,也就是写完这副对联的当天傍晚,沈曾植突然发病于次日凌晨三点驾鹤西去。
2.有马一浮、王蘧常、谢无量、叶恭绰、高振霄、有沈金鉴(时任浙江省省长)、王甲荣(王蘧常父亲)等二十家晚清民国学者、名士、政要题跋,多为当年沈氏门人师友,殊为珍贵。
3.钱熊祥题签。钱熊祥(1875-1966),别名冲甫,字听松,浙江嘉兴人。1953年入上海文史馆。工经史、诗文,曾任清陆军部郎中,武选司邦办,军司行走统计处处长,财政处副处长。
备注:
沈慈护、赵之云旧藏。沈慈护,沈曾植嗣子,从其兄沈子林过继,取名慈护。后娶劳乃宣之女劳善文为妻。1957年,其与劳善文将沈曾植所藏书画、瓷器、碑帖捐给浙江博物馆和嘉兴博物馆。 赵之云(?~1996),上海人。历史学家陈懋恒子,室名吉祥海云之室。1962年聘到福建围棋队兼教练,与妻子许宛云合著《中国围棋词典》,是目前围棋界最系统数据之一。
著录:
1. 《沈寐叟年谱》,第77页,王蘧常编,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
2.《沈曾植年谱长编》,第516页,中华书局2007年。
147.5×36.5 cm(每幅)
RMB: 800,000-1,200,000 (2)
沈曾植历官总理衙门章京、外务部员外郎、江西南昌知府、安徽布政使等职,书法融汉隶、北碑、章草为一炉,成就卓著。作为公举的江南文化领袖,其艺术成就杰出,门生故旧众多。临终时灵光返照,将毕生功力倾注在此五尺宣纸上。“岑碣熊铭入甄选,金砂绣段助裁纰”是对其一生嗜古如命,挚爱艺术的总结。
马一浮在边跋题写道:“此寐叟临迁化日所书,盖非定慧力不能尔。”当年整理先父作品时,沈曾植的儿子沈慈护将此联留在海日楼(沈曾植斋号)中,作为对于父亲永远的纪念。之后,其广邀乃父生前好友、学生弟子题写边跋:计有沈金鉴(时任浙江省省长)、周善培、王甲荣(王蘧常父亲)、马一浮、王蘧常、谢无量、盛沅、莫永贞、吕渭英、钱熊祥、胡朴安、宝璇、诸宗元、高振霄、叶恭绰、金兆藩、夏敬观、江庸、陈家栋、朱奇等20人,皆为一时俊彦,对这位一代鸿儒的书艺和人生作出高度总结,并广为赞誉沈慈护的孝思。
后来此联从沈家佚失,十余年后的1940年,杨复昌在书肆中偶然发现并买下这副对联,之后辗转易为陈家栋所有。陈家栋是南社社员,民国时曾在上海、山东、江西、重庆等地财政金融界担任要职,他请同为南社社员的著名学者胡朴安观赏,胡朴安当然赞叹不已,并认为此联既为沈曾植的绝笔,当归海日楼后人收藏。这正是陈家栋的心愿,但因为俩人都不认识沈慈护,于是几经辗转,才托人促成了此联完璧归藏海日楼,传为一段佳话。

Lot 642
张大千行书十一言联
丙戌(1946年)作
释文:流水画桥人影缓从霜里去,新花玉露鸟声啼过月中来。
上款人:“祖桐四弟”即李祖桐,李祖韩四弟,李秋君兄弟。都是上海艺术界、社交界名流。
142×25 cm(每幅)
RMB: 180,000 -280,000 (2)
张大千与李秋君的情谊传为“千秋佳话”。李秋君之父李茂昌、之兄弟李祖韩、李祖夔、李祖桐、李祖莱皆与张大千交好,感情弥深。张大千呼李祖韩为“大哥”,唤李秋君为“三妹”,李祖桐则为“四弟”。李氏家庭实力雄厚,原来宁波巨富,在上海经营多年。父亲李薇庄为李云书四弟,曾任清廷江苏裕苏官钱局总办,四品清廷命官。大哥李祖韩曾为中国化学工业社董事长、美国驻中国营业公司买办。“瓯湘馆主”李秋君亦是上海有名的大家闺秀。李氏一家经商有道,亦自幼培养良好的艺术修养,李祖韩擅画山水,与“海上画派”陈小蝶、江小鹣等同是“中国画会”的成员。李氏全家是张大千在沪期间活动的重要支持者。大千与李氏兄妹,及张伯驹、张葱玉、吴湖帆、王师子等常常聚会雅集,感情甚笃。
专场海纳百四川,海上、京津均有不俗表现:关山月的恢宏巨制,吴湖帆、吴昌硕、林风眠、陈少梅等均在此中有上佳表现。

Lot 705
关山月风雨千秋泰岳松
1981年作
说明:根据关山月年谱,此件关山月巨帙《风雨千秋泰岳松》是关山月1981年8月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60周年,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而作。
著录:《关山月全集-综合编》第228页,关山月美术馆编,海天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
出版:《关山月全集-综合编》第239页,关山月美术馆编,海天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
194×418 cm
RMB: 50,000,000-60,000,000
1959年,关山月、傅抱石为新建成的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松涛云海,气势磅礴。1961年春,傅抱石和关山月再度莅京,开始了长达四个月的东北写生之旅。二人足迹遍布吉林、延边、长白山、哈尔滨、牡丹江、镜泊湖、沈阳、鞍山、抚顺等地,在祖国大好河山中充分陶冶性情。
1981年,改革开放中的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正如火如荼。这一年的7月12日至13日,深圳市文学艺术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深圳戏院隆重召开,关山月、黎雄才等文艺界的精英都应邀出席了这次会议。特区的新貌深深地冲击着关山月的心,希望在笔墨气象上也作出一翻宏图伟业,奏响春天的故事。
关山月选用“泰山”这一宏大母题,创作了74.5平尺之巨的《风雨千秋泰岳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气概。画面中的浑然一体,气势阔大,是关山月对传统笔墨形式的突破与创新,也展示了他无比壮怀激烈的胸襟。

Lot 698
吴湖帆月波楼图
己巳(1929年)作
上款:“镜波”即朱镜波(1889-1968)。月波楼为海上名家朱镜波的私家园林。朱镜波,苏州人,民国时期著名画家、金石家、收藏家,藏有书画、古墨颇多。1889年生于苏州,斋号月波楼、平斋,因此号月波楼主人,精于山水花鸟。民国时期定居上海,1930年前后在上海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与江浙一带的名流学士交往频繁。朱镜波与冯超然,吴湖帆、吴梅等交往尤深。
引首: 27.5×89.5 cm
画: 28×92.5 cm
后跋: 27.5×183 cm
RMB: 2,200,000-3,200,000
吴湖帆极好交游,1930年1月,又与吴梅、郑孝胥、狄平子、王一亭等共同发起观海艺社,该社以研究国画、西画、书法、篆刻、诗文、词章为宗旨,参加活动的均为上海知名书画家和诗人,雅集地点也都在风景优美的私家园林中,这其中就有月波楼。月波楼为海上名家朱镜波的私家园林,朱镜波(1889-1968),苏州人,民国时期著名画家、金石家、收藏家,藏有书画、古墨颇多。与冯超然,吴湖帆、吴梅等交往尤深。此卷为吴湖帆为朱镜波所绘《月波楼图卷》,卷首为王同愈篆书所题“月波楼图”引首、卷后尾纸则朱孝臧、邓邦述、吴梅、张茂炯、叶公绰、王蕴章、潘景郑等名家相继题跋咏和。目前已知冯超然在1929年曾为朱镜波作“月波楼图”一卷,后即请任堇、陈曾寿、褚德彝、高振霄、刘未林、方还等唱和题跋。
1930年,吴郁生为朱镜波题“月波楼”横匾一幅,及至1931年、1932年,冯超然、吴湖帆、郑慕康、张谷年等又曾于月波楼摊书读画,点染唱酬,之后结集为《月波楼无声唱和集》。今又有此《月波楼图》卷,以此观之,月波楼正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亦可见吴湖帆当年神采。

Lot 699
吴湖帆玉屏秋色
丁酉(1957年)作
出版:
1.《海派书画精品集》,第75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年版。
2.《吴湖帆画集·下卷》,第281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92.5×46 cm
RMB: 8,000,000-12,000,000
作为海派山水画坛的翘楚,吴湖帆的山水画融古开今,早已为南北画坛公认为领袖人物。 从自款识中可知,此幅《玉屏秋色》为吴湖帆1957年八月病后所作。此时于吴湖帆并不顺利,除身体有恙外,反“右”斗争也开始了,因阶级出身、《佞宋词痕》、平素言行以及与在国外的张大千通信等问题,吴湖帆受到审查。经美术界周旋,在“右边”边缘开脱。观之墨彩灿烂,似是病后初愈愉悦心情的呈现。境界优美奇峻,皴法丰富严谨,墨色浑然一体,疏密明暗隐现自然,生动而不粗犷,精密而不纤弱。其沟壑、章法,笔墨,气脉贯通,意境亦无一不精到。画中左右巨石箕踞,沟壑之中溪水若隐若现,峰顶丛木林立,远处浓雾明灭,山顶隐约有无垠云海。故显灏灏空间,雄壮群山,实是吴湖帆精心之力作。非遍观古代名迹,饱览名山大川,满怀豪情,无以创造出如此气度的佳作。

Lot 697
陈少梅泉石怡情八屏
壬午(1942年)作
说明:
1.笑周即杨瑜,字笑周,民国年间津门收藏家。
2.陈泊萍(b.1923),又名陈萧。河北大城人,现代美术史论家。历任《人民美术》双月刊创刊编辑,《文艺报》编辑,《美术》杂志编委,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
23×7.5 cm
RMB: 3,800,000-4,800,000 (8)
这套陈少梅的《泉石怡情》八屏,每幅相对独立,八条组合在一起同样相得益彰。八幅画作皆以边角式构图,参诗句入画,画中山水人物清润雅逸,笔致高古劲健。陈少梅一生致力于复兴长期被打入冷宫的北宗山水,在继承其开阔雄混的同时扬弃其患意霸悍的弊病,并润以明朗清丽的南宗色调,终使北宗以一种全新的面目转世重生,代表了20世纪40年代北方山水画坛的最高水平。陈少梅的绘画实践,可谓异军突起,堪称北宗山水式微三百年后复兴之代表,体现了北方山水画坛冲破南北宗局限、师法两宋的辉煌成果。陈少梅绘画的成功扭转了对传统的偏狭理解,促进山水画以更大范围继承与借鉴传统,取法南宗也是一条道路,而效仿北宗也能开辟出一个新天地。

Lot 740
刘奎龄花鸟四屏
戊寅(1938年)作
出版:
1.《刘奎龄画集·第二卷》,第151-157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2.《吉光焕彩:纪念刘奎龄诞辰125周年特展》,科学出版社,第56-57页,2010年版。
来源:天津美术出版社旧藏,画轴包首贴有“天津美术出版社藏画”标签,
总号:1326,分号:3:0090,画题:“花鸟四条”。
147×45 cm(每幅)
RMB: 6,000,000-8,000,000 (4)
通观四屏,画家以四时花鸟入画,相映成趣。作品不仅表现出生命之真,也追求特定的意境与思绪,春来鸡鸣富贵,夏赏鸳鸯好合,秋看蓝鹊海棠,冬有喜鹊登梅,将四屏合而为一,将笔下的动物经营在一个既真实亲切又富于理想化色彩的自然情趣之中,悉力创造生命与自然空间的高度和谐,体现了画家的人生态度和自然意识。此组《花鸟四屏》曾为天津美术出版社遴选保藏,并展出于2010年在天津博物馆举办的“吉光焕彩—纪念刘奎龄诞辰125周年特展”,堪称刘氏花鸟画经典之作。

Lot 732
周思聪秋收图
1989年作
本幅冯其庸(1924-2017)题:凉山秋收图。
杜滋龄(b.1941)题:思聪人物画几经探索求变,终得笔墨之清静淡雅,人物造型单纯又富内含。此图是我见思聪大作之精彩之佳作。乙酉(2005年)夏月,杜滋龄。
40.5×242 cm
RMB: 2,800,000-3,500,000
1981年5月,周思聪到四川大凉山访问写生。天赐良机,她发现了一片好像从来就属于自己的“领地”——彝族妇女和她们的生活情状使她深心触动,感到一种由衷的惊喜。她画了一批洋溢着灵感的写生。归来后,就在画《矿工图》的同时,她开始了彝族女子系列的创作,这一坚持了若干年的系列作品,标志着周思聪绘画的新阶段。

Lot742
关良戏剧人物十二种
展览:“腕底粉墨——关良的绘画艺术”,香港城市大学,2005年6月至8月。
出版:《腕底粉墨——关良的绘画艺术》,图77-89,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2005年版 。
34×34.5 cm(每幅)
RMB: 1,800,000-2,500,000 (12)
关良的戏曲人物小品,以擅写剧中人物神态见长,一出数小时长的京戏,画家可以将最吸引人的一瞥入画。此册《戏剧人物十二种》,分绘十二出剧目,文武兼备,精彩万分。
此册《戏剧人物十二种》,扉页画家自题“戏剧人物十二种”,可知是关老亲自整理集合之册。册中所绘题材多样,一些剧目在平时的作品中并不多见,人物身段场景的设计细致复杂。堪称关良戏曲人物画创作成就的集中展现。
- The End -
艺狐在线往期精彩内容

按住上图向左拖动即可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