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天阔【古圣寺】意识并非是自我-岫岩古圣寺

巩天阔
深夜加班,突然感到肚子饿了,饥饿感驱动心灵觉受,心灵升起想要吃饭的愿望,愿望驱动大脑意识进行分别,意识调取大脑皮层的记忆信息,思索在哪里可以找到食物,吃什么,如何吃;注意,想要吃饭的这个意识,并不来源于意识本身,而是源自心灵对肌体饥饿感的反应,意识对食物的思索,是心灵体验的延续,心灵体验的愿望是动机,意识是落实动机的步骤,意识并非有自主能动性,仅仅是心灵探索世界的工具。
意识能分别善恶对错,意识本身非善非恶,意识牵引心灵,你感受到痛苦或者幸福,意识本身却无法痛苦或幸福,感受痛苦的是心灵,意识只是给予心灵痛苦的理由,即使没有意识分别给予心灵感受波动的理由,心灵中痛苦与幸福的感受依旧存在,感受是非理性的,非理性的感受,不需要意识的牵引也在相续波澜,犹如婴儿的意识尚未形成之前,就会哭闹,会无意识的微笑,这些反应是脱离意识控制的感受本能。感受既然可以脱离意识存在,那么意识的本身,就仅仅是一个工具而已,并非脱离意识后,生命就会死亡,否则婴儿刚出生时,没有意识分别的主动性,婴儿就应该是死的,可是没有意识能力的婴儿依旧是活生生的个体生命;所以,意识并非是自我。
佛陀曾叮嘱弟子:“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出自《佛说四十二章经》
举个例子,这是一包烟。我们如果从小受到的教育——这包烟是强身健体的,它可以治很多疾病。那么我们见到这包烟的时候,内心对它的体验就是认可的,看到烟内心里面会升起欣喜幸福的感觉,它是对人体有益的,对我们身体是有好处的。当有一天,科学上发现了这包烟实际上含有很多有害物质,它是致癌的,那么我们对于这包烟的感受,立马就会变成排斥讨厌甚至于紧张。这包烟本身没有变化,它的名相没有变化,可是我们内心对它觉受为什么会有天壤之别呢?是因为我们自己对它形成的知见,而引导了内心觉受的体验,认知左右着对于烟的感受。
这包烟就代表着我们的整个人生。我们整个人生,从生下来一直到老死,意识就不断地树立知见,形成记忆与思维的相续,认知引导着内心潜藏着的觉受体验、情绪欲望,形成感受,感受又左右我们的知见,形成了对知见更深入的延续扩张,攀缘了知见的情绪带动我们内心的觉受,形成了对世界更系统、更细腻深入的感受和认知,感受与认知凝固心灵深处的觉受,固化的觉受蒙蔽心灵基本的觉知清醒,清醒的觉知陷入混沌,随感受业力波动,随认知妄想分别,业感妄念塑造心灵成为我执,我执也称为神识,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新浪博文《法界-(理)》2016-7-13)(20170807更新)
无所得 有所灭
无我离相心内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