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天阔【原绘启蒙图说】饮食之礼-春秋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巩天阔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原 文
凡进食之礼,左肴右胾,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渫处末,酒浆处右。以脯修置者,左朐右末……
侍食于长者,主人亲馈,则拜而食,主人不亲馈,则不拜而食。
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歠,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嚃羹,毋絮羹,毋刺齿……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侍饮于长者,酒进则起。长者辞,少者反席而饮,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
——《礼记》

图片来自网络
译 解
进食之礼,左边放置的是带骨的肉,右边放置切好的纯肉。干的菜肴要放左手一方,羹汤放在右手方。细切或者烧烤的肉要放远一些,醋和酱等调料要放近一些。葱片等佐料放后边,酒水等饮料,放右边。如果放置干肉、牛脯之类的食物,则把弯曲的方左边,挺直的放右边。
与长者陪坐进食时,主人亲自给食,应当拜谢后再进食,如果不亲自送食,可以不拜谢而进食。
与许多人一起进食,不要吃得过饱;与众人用同一个盛器,不能直接用手去抓,要用匙匕之类的食具。不要把饭成团抓着吃,不要把饭放回食器之中,不要长时间喝饮咀嚼,也不要吧唧嘴发出响声,不要啃骨头,不要把没吃完的鱼肉放回去,不要把骨头扔给狗吃。不要专门吃某一种喜欢的菜,不要撒饭,吃玉米饭不要用筷子,羹中的菜不要不嚼就囫囵吞下,不能自己动手重新调和羹味,不要当众剔牙齿,不要端起调味酱便喝……湿软的肉,可以用牙咬断,不要用手撕,干肉则不能用牙咬,而要用刀来割……陪伴长辈饮酒,对方敬酒的话,要起身致礼,长辈离席之后,晚辈才再回来继续饮酒,长辈没有举杯,晚辈是不能先饮酒的,长辈给食物的时候,晚辈或者位低的人不能推辞。

图片来自网络
评 说
上面一段,是《礼记·曲礼》中关于进食之礼的一些细则。类似的内容还有很多,比如,在坐席上,必须长者靠后,表明谦恭之意,进食的时候,要坐得离桌子近一些,不要让食物弄污了衣衫,还有上菜的时候,客人要站起来致谢,贵客到来,也要起身表示敬意,主人让食的时候,要高兴地取食,不要无动于衷。主人请客的时候,不要自己吃完就先走开,要等客人全部吃完才能告辞,主人还在吃饭时,客人不能自己用茶水等漱口,另外,吃饭时不要叹气。
总之,诸多的食礼细节,首先强调的是一个敬字。主人与客人之间,客人与客人之间,每一个细节都要体现这个敬字。另外就是一个雅字,吃饭不能狼吞虎咽,言行举止不能粗鲁,不能失态,饭桌酒席中要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性情。古人把饮食礼节当做修身大事来看待,不能疏忽,不能等闲视之。
吃饭是大事,不仅是填饱肚子,还带有情感的交流,你的不雅举动,会让旁人不愉快,甚至反感,不但饮食宴会的乐趣大打折扣,而且不经意中败坏了你的形象。
现在的酒席饭局上,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人豁拳喝呼,吵吵闹闹,影响他人,铺张浪费,饮酒过度,狂醉失态,洋相百出,与传统饮食礼节相差甚远。吃饭是大事,体现出泱泱中华礼仪之邦的美好形象。我们应当把它当成真正的一回事,在饮食之中,体现出对人们的真正的礼敬。
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