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再论贸易战的影响路径-小盒子
以史为鉴,再论贸易战的影响路径
长江宏观 · 赵伟 |
2018-03-26 09:00:33长江宏观固收
1950年代-1970年代,美日贸易摩擦不断,但对日本经济影响有限,一定程度上甚至“倒逼”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1950年代起,美日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纺织、钢铁、彩电等日本传统优势行业领域;由于贸易摩擦规模较小,对日本出口和经济影响相对有限,一定程度上甚至“倒逼”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虎奴。下辈子不做女人歌词
1980年代后,美日贸易摩擦全面升级,美国通过大规模贸易保护、“广场协定”等措施,对日本经济造成严重影响。1980年代后,美国对日本汽车、半导体、电子等行业采取大规模贸易保护措施,还通过联合签署“广场协定”、联手干预外汇市场,使得日本制造业出口竞争优势大幅回落,对日本经济造成严重影响。贸易战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日本国内产业“空心化”,使得转型未能进一步深化。
以史为鉴,需要高度警惕贸易战对我国经济可能造成的冲击;同时,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路径或与日本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当前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赖程度明显低于1980年代日本,中美贸易关系的互补性也远大于竞争性,贸易战期间日本曾经遭遇的产业规划失误、宏观调控不力等内部问题也并未在中国出现。
报告正文
国内热点:以史为鉴,再论贸易战的影响路径
事件:美国宣布,针对中国知识产权侵权,对50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征收关税。(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点评:
今年年初以来,美国政府已推出多项贸易保护政策;本次贸易保护政策影响范围扩大,引发市场对“中美贸易战”的高度关注。年初以来,美国政府已推出多项贸易保护政策。例如,1月,美国宣布对进口大型洗衣机和光伏产品分别采取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并分别征收最高税率达30%和50%的关税;2月,美国宣布对进口中国的铸铁污水管道配件征收109.95%的反倾销关税。上周,美国宣布沈丘天气预报,因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对中国商品征收500亿美元关税,“中美贸易战”进一步升级,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呵斥的近义词。事实上,这并非美国第一次掀起大规模贸易战;历史来看斗破之化魔,美国对欧洲、日本都曾多次打响贸易战。谢振南其中,由于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出口结构与1970年代末的日本较为接近,发生在1980年代的“美日贸易战”经验尤其值得参考。
1950年代起,美日贸易就摩擦不断,主要集中在纺织、钢铁、彩电等日本传统优势行业领域。1950 年代开始,美日贸易多次出现摩擦,受影响行业往往是日本的传统优势产业。例如,1940 年代后,日本经济结构主要以纺织、食品、轻型机械等劳动驱动型产业为主,相应产品出口竞争优势提升较快,占美国和全球贸易份额明显抬升;在此背景下,美国在195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面向日本纺织产业开展贸易谈判,要求对日本纺织品对美出口进行限制。类似地,1960年代和1970年代,美国分别针对日本的钢铁和彩电等提出进口管制、倾销诉讼等贸易保护措施。
1950-1970年代,美日小规模贸易摩擦对日本出口和经济影响相对有限,一定程度上甚至“倒逼”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1950-1970年代,尽管美日存在贸易摩擦,但规模相对有限,对日本出口和经济影响并不大。日本出口占GDP比重一直在趋势性提升,1980年代初已升至13%以上,有力拉动日本经济增长;同时混在明朝,美日贸易关系总体而言也较为紧密,1980年日本对美国出口占总出口比重近25%,从美国进口占总进口比重超过15%。此外,美日贸易摩擦一定程度上也“倒逼”了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例如,1950年代美国对日本纺织品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后,日本采取出口限制措施,并逐渐将国内无法消化的纺织工业产能向外转移,引导产业结构从轻工业向重化工业转型升级。
1980年代后,美日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对日本汽车、半导体、电子等行业采取大规模贸易保护措施,此后更通过“超级301条款”对日本众多制造业行业打响全面贸易战。1980年代后,由于美日贸易长期失衡,美国对日贸易逆差占美国贸易逆差总额比重持续提升,美国对“贸易平衡”的要求不断加剧。1980年代,美国开始对汽车、半导体、电子产品等日本优势产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1980年代后期,更通过“超级301条款”等工具,对日本众多制造业开启贸易保护,美日贸易战全面升级。
除了传统贸易保护措施外,美日贸易战还通过汇率调节贸易失衡,1985年美日等五国签署“广场协定”,联手干预外汇市场。1980年代初,美国面临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赤字困扰,不得不通过维持高利率吸引外资流入、维护收支平衡;美国高利率带来的美元强势、日元弱势背景下,日本产品相对美国的出口竞争优势持续提升,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持续高企。在此背景下,美国国内对干预外汇市场、推动日元升值、修复美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要求较为强烈。1985年,美、法、英、德、日五国签署“广场协定”,参与对美政策协调拉杜乔尤,同意并主动引导日元升值。
“广场协定”后,日元快速升值,日本制造业出口竞争优势大幅回落。1985年“广场协定”签署后薛应龙,日元出现快速升值,美元对日元由1985年的238,持续回落至1988年的128。日元持续升值影响下,日本制造业生产成本优势迅速丧失,严重影响对美出口。例如,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指数由1986年的0.48,持续回落至1998年的0.27;前期日本出口竞争优势较强的一般机械、电气机械、精密机械等机械类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较快。
贸易战影响下,汽车、电子、半导体等受影响行业,出口占比明显回落,对日本经济增长的拉动显著下降。“广场协定”后,日元快速升值使得日本制造业出口竞争优势普遍回落,其中,受贸易保护措施影响较大的汽车、电子、半导体等行业,出口受到显著影响。例如,1980年日本政府降低对美汽车进口关税、1983年同意设定对美出口汽车数量上限,严重影响日本汽车出口,日本汽车出口量占产量比重由1985年的54.8%,持续回落至1996年的35.9%。类似地,贸易战影响下,电子数据处理和办公设备、电讯设备、集成电路及电子元件等电子产品,占日本出口比重也出现明显回落。
贸易战影响下,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增长中枢回落,此后更陷入长期低速增长区间。贸易战影响下,日本传统优势行业出口表现明显恶化,使得日本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受到严重打击皮志高,日本出口占GDP比重由1980年代初的13%以上,持续回落至1990年代中期的9%以下。出口回落同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在持续下滑,1986-1989年,净出口对日本实际GDP同比增长拉动为负。出口拉动减弱背景下,日本经济增长中枢总体趋于回落,由1970年代的5%左右回落至0%左右,经济逐渐由中高速增长区间回落到低速增长区间;同时,日本追赶指数(日本人均GDP/美国人均GDP)自1995年达到阶段性高点151%后,也逐渐见顶回落,日本相较美国的经济发展优势逐渐丧失。
除了拖累经济增长外,贸易战对日本的产业结构也有深远影响,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日本国内产业的“空心化”,使得日本经济转型未能进一步深化。美日贸易战带来的日本产业出口竞争优势回落背景下完玛三智,日本制造业加速向海外转移,制造业占GDP比重自1990年的25.7%,大幅下滑至2002年的19.4%思诺思价格,国内产业出现了明显的“空心化”迹象,制约了日本产业的进一步升级。从资金流向角度,也可以观察到类似情况:1990-1997年,美国风险投资增长近3.3倍,其中一半投资于计算机、软件等信息技术产业,带动了美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同期日本对相关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投资规模均现回落,更多资金不得不投向外国企业而非本土企业,这也使得日本新兴产业培育速度较慢,日本经济转型未能实现进一步深化,对日本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
以史为鉴,需要高度警惕贸易战对我国经济可能造成的冲击。横向比较人均GDP水平来看,当前我国所处经济阶段大致与1970年代末的日本较为接近,且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出口结构与这一时期的日本也具有一定相似性,这就使得1980年代美日贸易战经验对于当前可能爆发的中美贸易战,具有较强的指示意义。同时,考虑到当前我国商品和服务出口占GDP比重已达近20%,高于美日贸易战期间日本的15%左右思琪卡盟,这也使得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和警惕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可能造成的冲击。
同时,由于当前中国与1980年代的日本在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使得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路径或与日本不同,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当前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赖程度明显低于1980年代的日本。1980年代后,日本长期遭受美日贸易战影响,与日本对美国经济的高度依赖有直接关联。1985年日本对美国出口占总出口比重高达37.2%,而2017年我国对美出口仅占19.0%;1985年日本对美国进口占总进口比重高达19.9%大树网,而2017年我国对美进口仅占8.4%。当前我国出口结构较为合理阳萌,尽管美国仍是第一大出口国,但我国对欧盟、东盟等出口占比并不低,受贸易战影响或弱于1980年代的日本。
第二,不同于日本,当前中美贸易关系的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美日贸易战期间,日美贸易关系以竞争性为主,美国对日发起贸易保护的行业(如半导体、汽车等),都属于美、日的优势行业,出口竞争较为激烈。而根据CEPII的测算,当前美、中之间的竞争性行业主要集中在木质类、塑料(橡胶)类、矿产品类、基本金属类等行业,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上述行业产品规模占美国从中国总进口规模的比例仅为15%左右。对于其他商品迈扎央,由于短期内无法使用进口替代战略,美国与中国之间更多的是充分利用比较优势、互惠互利,当前中美贸易关系的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仙道医生,这也使得中国出口产品很难被美国本土企业实现完全替代。
第三,美日贸易战仅是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导火索之一,日本还存在产业规划失误、宏观调控不力等其他问题,这与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1980年代后,日本除了遭遇外部贸易战,内部经济也出现了明显失衡。例如,1980年代后,日本产业规划出现失误,优先发展工业机器人等战略规划与日本实际技术水平不符,使得工业机器人等高尖端技术领域的新兴主导产业生产扩张缓慢,对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新型产业投入力度也明显不足,使得日本在面对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襄子老粗布。产业规划失误影响下,1980年代后日本产业升级特征并未充分显现,例如,2000年相较1990年,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行业主要集中在石油及煤制品、化学制品等重化工业,与产业转型普遍规律存在明显差异,显示经济转型未能继续深化。除了贸易战外,内部因素也是造成日本经济低迷的重要原因,而这与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1950年代起,美日贸易摩擦不断,主要集中在纺织、钢铁、彩电等日本传统优势行业领域;但小规模贸易摩擦对日本出口和经济影响相对有限,一定程度上甚至“倒逼”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1980年代后,美日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猛兽侠第二部,美国对日本汽车、半导体、电子等行业采取大规模贸易保护措施,此后更通过“超级301条款”对日本众多制造业行业打响全面贸易战,对日本出口形成较严重打击。
(3)除了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外,美日贸易战还通过汇率调节贸易失衡,1985年美日等五国签署“广场协定”,联手干预外汇市乔弟海岸场,使得日元快速升值,日本制造业出口竞争优势大幅回落。
(4)贸易战影响下,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增长中枢回落;更长远的视角来看,贸易战对日本的产业结构也产生深远影响,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日本国内产业的“空心化”,使得日本经济转型未能进一步深化,此后陷入长期低速增长区间。
(5)以史为鉴,需要高度警惕贸易战对我国经济可能造成的冲击;同时,当前中国与1980年代的日本在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例如,当前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赖程度明显低于1980年代日本,中美贸易关系的互补性也远大于竞争性,日本曾经遭遇的产业规划失误、宏观调控不力等内部问题并未在中国出现,这将使得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路径或与日本不同。
【本文推送内容节选自长江研究已发布报告,报告原文请见2018年3月26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以史为鉴,再论贸易战的影响路径》】
行一易学公益讲堂
不定期免费公益分享各行业专业报告
扫一扫二维码
回复:行一公益分享
加入“行一易学公益讲堂”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