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嘲笑“以死抗之”的英雄-一条牛仔走天下
当年西方在全球开拓殖民地,所到之处虽都会遭遇抵抗,可最后当地帮他们的人在大多数时候竟然会远远地比反抗他们的当地人要多出很多。否则也就不会书写出那么多神话般的几十几百最多几千白人就能易如反掌地征服一个又一个地区的传奇。这当然跟西方白人的谋略有关:扶持傀儡要比自己一刀一刀砍杀的成效好得多。
比如当年在西非,替白人大规模抓捕黑人的主力是当地黑人。有些黑人在帮着白人将捕获的黑人押运上船后,自己竟然被白人卸磨杀驴,也当成奴隶塞进船舱。如果不是这些黑人的通力合作,那千八百原本就水土不服的白人即使有通天的本事,想靠他们钻进毒蛇野兽四伏、热障毒气环绕、人生地不熟的森林里抓上千万年轻力壮的黑人(被塞进污秽船舱里贩运去美国的黑奴,保守估计有1千2百万)?门都没有。
为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贡献最大的当属印度。可在人口众多的印度次大陆,即使号称规模最大的1857年暴动也持续不到一年,且影响地域有限嫂吟。

上图是印度1857年大起义时期英国在印度次大陆殖民地区域图。仅标为黑色的零星地区响应并参加了反抗。绿色是中立地区,其他颜色不仅仅忠于英国,还提供人力物力参与镇压。当时英国只需依靠印度其他地区和部落提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能不慌不忙地很快将暴乱血腥地镇压下去。
当大多数部落都在屠刀下或投降或助英为虐,一个小帮的女王却宁死不屈地携子奔赴战场,并跨马挥刀战至最后一刻。而今她是印度人的自豪,可读她的故事,却很容易让人慨叹:如果印度次大陆能有男儿若此,何至于家国被白人欺侮二百年。

当然,在一些所谓具备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眼里,才被大英帝国殖民200年显然还远远没有达到被殖民300年乃富强的期时限。估计弄不好就是印度而今高不攀低不就的原因?反正持此论调的人被塞给一个诺贝尔和平贡献大奖,跟四处派兵扔炸弹的美国黑人总统奥巴马并肩屹立于世,真不知是滑稽还是讽刺:
牛仔时评 - 三哥为啥功亏一篑
所以,在当年西方开枪打炮殖民全球的过程中,仅有几个地方,其土地上的民众不甘心自己的传统被颠覆、家园被侵占,差不多全民奋起不惜代价地“以死抗之”,让我感受格外深刻。其一,北美印第安人保家。其二,中国人护国优格乳。
说印第安人保家,是缘于印第安人当时仍以部落形式存在,有家无国。说中国人护国,则缘于汉人五千年文化不断而衍生出的的维护自己大一统的国家感念。
*** *** ***
不光中国的杨白劳、王大春和喜儿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抡起扁担跳打黄世仁和穆人智,美国联邦政府西部大开发时,中西部大草原地区的印第安人,尤其达科他、苏、拉科他、仙安和阿帕奇等部落,也是一样。为了土地,他们跟美国军民厮杀几十年,毋自由宁可死。
当然结果跟杨白劳一样,松散的个人或部落对阵组织严密、势力强大的政府,最后被击败是必然。残存的印第安人被美国联邦政府派军赶进没有白人愿意安家的的荒芜的几角旮旯印第安人保护区里苟延残喘,任其自生自灭。
以前印第安人在几十年的抗争里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直处于劣式,差不多始终被美军追着撵着压着打。可历史上“红云”、“坐地牛”和“疯马”等部落头领联合各部落民众,干净利索地两次围歼美国联邦正规军。战败消息传到东部,美国军民为之震撼哀嚎十三燕。
其一是差不多被大多数人忘记的1866年的费特曼之战(美国历史上称其为Fetterman大屠杀)。少年“疯马”充当诱饵,和其他几个印第安青年一起手持弓箭、骑马挑逗引诱美军深入埋伏圈,然后群起攻之,将81名美军官兵围歼。
(Fetterman之战中,“红云”挺枪纵马,挑美军军官于马下)

其二就是现在美国历史书上大书特书的1876年的小大角之战(美国史称Little Bighorn大屠杀)韭黄炒肉。“坐地牛”和“疯马”因势利导在小大角地区设下埋伏圈,击毙美国内战名将、号称将花之星的卡斯特将军以及他手下的整编第七骑兵团。被包围的美军官兵无一人漏网纽约剑修,274人阵亡。
(飞扬跋扈的美军名将George Armstrong Custer战死时年仅37岁)

美军在历次印第安战斗中的伤亡人数都记录在案,而印第安部落在这些战斗里的伤亡人数,从早年联邦政府战报里写的美军奋勇作战击毙成百上千土著,到部分学者仔细研究后估算出的实际可能仅有十几个印第安人战死,最高和最低估值能相差N倍。
对于这两次让美军全军覆灭的战斗里印第安人的战死人数张灵普,虽然历来争论不断,可随着考证的越来越仔细,尤其在抛开各种各样政治和文化因素,认真研究史料后,结论开始变得明显。
*** *** ***
美军历史上战败次数不多。一旦失手,如果实在不能玩“不是我的不行,是敌人太狡猾”的话,那就喜欢用“对手玩人海战术”这一借口。美军双拳难敌四手也是没法,最后自己是虽败犹荣。
在好莱坞黑白老电影里,印第安人形象都清一色:猥琐肮脏、赤身裸体贴着羽毛,刘赫铭均不事劳作耕种。虽然在电影里他们基本像哑巴不会说话,可在残忍杀戮白人的冲锋时,他们“呜呜呜”的叽哩嘎啦的呼嚎响彻云霄,让观众不寒而栗。

美军是怎么大规模剿灭印第安妇孺的,好莱坞当年好像没兴趣拍电影。风靡好莱坞几十年的西部片的基本套路,如果事关印第安人,一般就是他们包围攻击白人的场景。和平且多情的白人民众正结队拉着木轮车行走在开发西部的小路上,突然间,“呜呜呜”叽哩嘎啦呼嚎四起,如同蝗虫蜂起的印第安人万马奔腾涌出,没头没脑不知进退、不顾死活地打枪放箭。白人牛仔临危不惧,将木轮车布成圆阵,开始英勇抵抗。

如浮云般铺天盖地的印第安人气势汹汹地围着白人阵地放马绕圈狂奔,白人不分男女老少,均持枪抡斧上阵,让印第安人死伤无数,最后的场景一般都是印第安人尸横遍野,侥幸逃生的全抱头鼠窜。
白人在历尽艰辛获得胜利的同时,男女牛仔主角的纯真爱情也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甜腻腻地开花结果。

印第安人在美国文化里,尤其是好莱坞电影里,被如此这般地渲染了一百多年,在很多美国人(也包括其他大陆上的喜欢看好莱坞电影的其他各色人种)心里的形象也因此定型。好听些,印第安是尚未开化的蠢笨加野蛮,难听些球王养成器,冉少平印第安人就是野蛮如野兽相仿。
其实,不仅仅普通军民认为只有死的印第安人才是好的印第安人,当年美国总统和将军们的态度也一般无二。

美国总统山上巨头之一的罗斯福总统就有名言:我当然不会说只有死的印第安人才是好印第安人,但我相信这一说法对十分之九的印第安人正确。最后剩下的十分之一,我没空仔细研究他们怎样。
好莱坞的这般描绘印第安人形象的势头在上世纪7、80年代开始改变。印第安人逐渐以独立而且清晰的面孔出现在银幕上,一改以往千人一面的丑陋的脸谱化。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好莱坞两个大明星和奥斯卡影帝,凯文-考斯纳和丹尼尔-戴-路易斯先后主演了两部反应印第安人历史的电影。按故事发生的时间先后,一个是1992年拍摄的反映美国建国前的1757年的英法在北美大陆争夺殖民地地盘的“最后的莫西干人”。

一个是1990年拍摄的反应美国内战后,美国大规模向西发展过程中,美国军民和中西部印第安人的剧烈冲突的“与狼共舞”。

两部电影里的印第安人再不是传统好莱坞里只好“呜呜呜”叽哩嘎啦呼嚎的形象,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爱憎。最后为了自己的权利,他们以死抗争。而且,在这两部电影里,印第安人再不是传统好莱坞电影里的那样港安驾校,一遇战阵,都一股脑像没头苍蝇似地“玩人海战术”横冲直闯。印第安人充满智慧,战前准备,战时随机应变,英勇是印第安人的代名词,但绝不是不顾死活的蛮干。
从那之后,好莱坞的电影里印第安人形象彻底地颠覆了以往美国人心里的模样。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Fetterman之战和Little Bighorn之战中印第安人的表现。
这是根据最新调研资料的统计数据,我把这些数据做成表格如下:

可以看出,跟老式好莱坞电影里编造出的印第安人胡撕乱打完全不同,虽然没有学习过“孙子兵法”,但印第安人在这两次大战里的谋略如出一辙:知己知彼,在武器落后、给养困难的情况下,印第安人集中优势兵力,利用有利地形,游击战调动分割美军后,迅速实施歼灭战,阵亡人数仅为美军的几分之一。
下面这段是当时美军的实地观察:
The Plains Indians rarely mounted a direct charge at a foe capable of defense. Rather, they struck at the rear and flanks of an opponent, using mounted mobility to probe for weaknesses and attempt to cause disorganization and panic, backing off if they encountered a stout defense, and closing in for the kill when they could do so with little risk of heavy casualties.
翻译如下:
对有抵抗能力的敌军,大平原地区的印第安人很少骑马正面冲锋。相反,他们总是打击敌军的后尾和两翼。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寻找敌军的弱点,并试图冲乱敌军阵型,引发敌军慌乱。如果遇到有力抵抗,他们会马上撤离。在危险甘心情愿简谱小,并且不会遭遇重大伤亡的情况下,他们才会靠近厮杀。
美军战地官兵的实地观察,和好莱坞的传统老电影,是不是差别很大?
*** *** ***
印第安人抵抗的最后失败,原因很多。
其一,战前,大多数部落都遭受到他们根本没有免疫力的白人特有病毒,很多部落人口已经十不剩三两。
其二,印第安人松散的部落组织结构,根本无法与组织严密的美国联邦政府相提并论娜鲁湾论坛。
其三,印第安人逐草而居,无稳固基地,其物质(尤其粮食)供给根本无法像美国联邦政府那样可以支持长期的战争。
其四,印第安人的武器装备原始落后,和美军的枪炮对峙,常常形如以卵击石。
其五,美国联邦政府实施大规模坚壁清野政策,让弹尽粮绝、饥寒交迫的印第安人最后为了妇孺生存,只得选择投降。
所以,印第安人的失败,并非军事上的战之过,政治和经济层面上的原因更大。
印第安人决战前,部落里经常组织Sun Dance(太阳舞)。荒野里太阳下,印第安勇士上身裸露,载歌载舞的同时,针刺鞭打自己躯干,鲜血淋淋撒地。根据他们的信仰,只有如此虔诚地崇拜太阳,他们才可以得到上天给予他们的超然力量,让他们在战场上刀枪不入,勇往直前,战无不胜。

被驱赶进入所谓印第安人保护区里的印第安人又开始跳太阳舞。歌声悲怆,舞步沉重,鲜血流淌。舞步能让他们暂时逃离悲惨的现实,但并不能让他们追回往日的荣耀。美军一开始嘲笑印第安人的迷信和愚蠢,可很快,在信奉基督教的美军眼里,太阳舞成为印第安人野蛮的邪魔歪道的恶魔附体的表现,强令禁止。
在一次因太阳舞引发的骚乱中,“坐地牛”胸口中弹。死前他说:如果我们必须死,让我们死在保护我们权利之时(If we must die, we die defending our rights)。

今天的西方,已经没有人再用野蛮、愚蠢、跳大神等等嘲笑“坐地牛”和“疯马”这些印第安勇士,相反,他们的文化、传统和信仰都得到尊重,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以死抗争的不屈精神长生问道,更让多少后人敬仰。
*** *** ***
天津曾有个作家,叫冯骥才。他早年的书我看过两本,“义和拳”和“神鞭”。都是基于天津卫那旮旯的历史,结局虽凄惨,但不失悲壮。具体故事我早就忘记,可“神鞭”这部书的最后我还记得清楚:傻二后来成为革命军战士返回故里,神鞭虽失,却双枪啪啪,又是响当当站立的人。

后来据说冯骥才成了非常艺术的艺术家,他书的主角也就自然而然地从这些粗糙无味的乡下人转到玩弄精致鼻烟壶的八旗子弟。据说他的一笔一画也因此变得满是静雅细致。
可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静雅细致”。冯骥才以写老农民造反而发砭萃网迹、并闻名于世的功底,写“静雅细致”?其水平比起那个被民国粉欢呼成代表民国黄金耸立高峰的美女作家、就是那个飚上大汉奸做个小三的张爱玲的“静雅细致”,可显然差了不是一点半点科技探宝王。张爱玲那般的“静雅细致”我都一向恶心翻看,冯骥才的鼻烟壶之类?我就更没兴趣了。
而冯骥才曾经满腔热情歌颂同情过的那些义和团民?他现在怎么看自己当年的书,我不知道,可义和团民现在已经成了普世公稚讽刺挖苦的对象。轻点儿的是对义和团民刀枪不入的装神弄鬼,表现出不屑一顾的蔑视。更有甚者,甚至要更上台阶,从汉人社会的基因缺陷等等理论上找义和团民产生的根源。
呕鸦噪杂,网络上有的是,我没空把它们的罗嗦在这里重复。
*** *** ***
我只希望这些为了保护自己家国权利、不惜“以死抗之”的义和团民众,早晚也能有一天可以像美国的以“坐地牛”和“疯马”为代表的印第安人一样,重新获得世人对他们应该具有的最起码的尊重。
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嘲笑“以死抗之”的英雄。